主題介紹

妳知道曾有妊娠糖尿病讓妳未來容易得糖尿病嗎?
2021.03.27
妳知道曾有妊娠糖尿病讓妳未來容易得糖尿病嗎?
你知道懷孕時患有糖尿病產後多會恢復嗎? 你知道即使恢復後還可能再罹患嗎?   根據南澳大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雖然妊娠糖尿病婦女在晚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10倍,但這些婦女中只有三分之一意識到自己處於高風險中。   過重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常見風險因子。而儘管接受調查的曾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女性中有75%知道自己超重,但這種認知並沒有轉化為高的風險意識。   妊娠期糖尿病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一種糖尿病,每年影響數千名孕婦。在全球它幾乎影響五分之一的孕婦。   了解風險至關重要,因為預防是關鍵 了解罹患妊娠糖尿病後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至關重要,因為預防是關鍵。過重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常見風險因子,因此懷孕後減肥對預防這種疾病很重要。   研究作者Jennifer Keogh說:「糖尿病的預防策略必須同時考量到教育和生活方式。被診斷出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通常有一個年輕的家庭,這意味著任何干預措施都需要考量到這位女性照顧著幼兒、生活很忙碌且同時要處理多種工作。」   「首要任務是教育妊娠糖尿病婦女和照顧她們的醫療人員,以確保加強溝通以促進這些婦女更認識她們有的風險因子。   「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該研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婦女在妊娠糖尿病後沒有接受過第2型糖尿病的測試。」   「我們也知道,開始努力生活得更健康最有效時間點是懷孕後兩年,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干預可能會更有效。」   缺乏減肥動機是改變的重要障礙,無論是因為忙碌的家庭還是因為很難堅持下去。不過,持續的教育、堅定的宣導和個人化的照護都可以帶來積極的改變。   「預防是關鍵。要確保預防策略要考慮到女性的需求、觀點和情況這些很重要的部分。」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3.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更年期腰圍快速變粗 心臟病風險增
2021.03.25
更年期腰圍快速變粗 心臟病風險增
什麼是女性心臟病風險指標? 腰圍或BMI值?   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的一項分析顯示,女性更年期如果腹部脂肪快速增加,即使她們控制了體重仍然更有可能罹患心臟病。   該研究分析了在25年間收集到的數百名婦女的數據,發現在中年婦女測量腰圍可能比廣泛使用的BMI更是心臟病風險的早期指標。   研究發現,腹部脂肪每增加20%,頸動脈內膜的厚度就會增加2%,而與體重、BMI和其他心臟病傳統風險因素無關。   他們還發現,將近70%停經婦女有腰部肥胖。平均而言,在參與者最後一個經期的前兩年腹部脂肪開始快速增加。圍繞著器官的腹部脂肪以每年增加8%的速度增長,無論年齡多少。在進入停經期後,腹部脂肪繼續穩定地增加。   研究者Samar El Khoudary博士說:「我們需要改變看待婦女心臟病風險的方式,尤其是在她們更年期的前後。我們的研究不斷顯示,比起用體重跟BMI測量的脂肪量,女性脂肪分布於何處更重要。」。   Saad Samargandy博士解釋,圍繞著腹部器官的脂肪與可能危害心血管健康的有毒分子大量分泌有關。   如何監測腹部脂肪 通過CT掃描測量腹部脂肪非常昂貴、不方便,並且可能會使婦女不必要地受到放射線照射。因此El Khoudary建議,定期測量和追蹤腰圍將是監測腹部脂肪增長情形的好方法。她補充,僅通過測量體重和BMI可能會忽略了腹部脂肪的增長,因為兩個相同年齡的女性可能具有相同的BMI但體內脂肪分佈不同。   長久以來,人們太過注重BMI和心血管疾病之關係。通過這項長期的研究,我們發現腹脂的增長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如果透過捲尺發現處於高風險中的女性,可以幫助他們及早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期降低風險。」。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匹茲堡和芝加哥的362名婦女的數據,這些婦女參加了《全國婦女健康研究(SWAN)》心臟研究。這些婦女的平均年齡為51歲,她們在研究期間幾個時間點接受電腦掃描來看其圍繞在腹部器官周圍的脂肪,也透過超音波測量其頸動脈內膜的厚度。頸動脈內膜厚度是心臟病的早期指標。   去年下半年,El Khoudary帶領的研究團隊為美國心臟學會撰寫了新的科學聲明,呼籲促進人們了解停經過渡期特有的心血管和代謝變化,並建議提供女性早期干預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El Khoudary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某些飲食、運動或生活方式干預措施是否比其他方法更有效,以及腰圍增長引發心臟病是否有明確的時間點。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3.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眼睛顏色的50個新基因
2021.03.24
眼睛顏色的50個新基因
你知道眼睛的顏色是由幾個基因決定的嗎? 你看過一個人的雙眼有不同的顏色嗎?   以前,科學家認為,眼睛顏色的變化僅由一兩個基因控制,並且遵循簡單的遺傳模式,其中相對於藍色的眼睛,棕色是顯性的。 在這種模式下,人們認為父母都是藍眼睛,不會有的棕色眼睛孩子。但是,後來的研究表明該模型過於簡單。 雖然很少見,但藍眼睛的父母可以生下棕色眼睛的孩子。眼睛顏色的遺傳比最初認為的要復雜,因為涉及多個基因。 而在後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與眼睛顏色有關的12個基因,並相信應該還有更多的基因。 根據今天發表的一項由英國及荷蘭科學家主導的跨國研究,他們發現了50種新的眼色基因。 這是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該研究今天發表在《_科學進展》上_,研究包含了歐洲和亞洲近195,000人的遺傳分析。 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增進對眼部疾病的了解,例如:色素性青光眼和白化病,其中眼部色素含量起著重要作用。 而一個人的雙眼有不同的顏色─異色症,可能是由於遺傳變化或眼睛發育過程中的問題引起的。   此外,研究小組也發現,亞洲人的眼睛褐色的深淺,與歐洲人的眼睛顏色從深棕色到淺藍色,在遺傳上相似相似。 英國的聯合資深作者P. Hysi博士說:「這項發現令人興奮,因為它們帶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導致人臉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的基因,而這些基因在我們的歷史世代中一直是神秘的。這將增進我們了解許多與特定色素沉著程度有關的疾病。」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3.3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指南: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年齡應提前至45歲
2021.03.23
新指南: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年齡應提前至45歲
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 篩檢的時間點是有效防治的關鍵   大腸癌目前是美國及台灣不分男女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三大主因。在台灣,12年來它更位居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其實大腸癌早期接受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提早大腸篩檢,它是最能夠預防的癌症。   過去十年美國大腸直腸癌年輕化的傾向,促使《美國胃腸科學會》更新其指南。上次的發佈在2009年。   新指南發表在網上的《美國胃腸科期刊》,指出對有一般風險的人,篩檢應該在45歲就開始。過去的建議是50歲。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A. Shaukat醫師表示:「40歳以上的人的風險比我們知道的更高。今天45歲的人和10年前50歳的風險一樣。」   在台灣,國民健康署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目前大腸癌的發生似有年輕化的現象,政府應檢視是否也要降低的篩檢年齡。   自2009年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改進了許多。目前有七種不同的篩檢方式,從兩個步驟如糞便潛血測試、糞便DNA測試、電腦掃描大腸,到一個步驟的大腸鏡診斷。   在美國,雖然有多種篩檢的方法,公共衛生措施也鼓勵篩檢,美國民衆將近1/3仍未篩檢,理想的目標是應達80%以上。   指南簡介 指南的目標在減少晚期的腺腫瘤、大腸直腸癌和相關的死亡率。   有一般風險的男女,篩檢大腸直腸癌的年齡應從50降至45,規律性的篩檢維持到75歳。75歲以上的篩檢視病人個別狀況而定。   篩檢有兩種:一個步驟如大腸鏡,可以同時診斷和治療;或兩個步驟如糞便測試,如果呈陽性,需做大腸鏡。   對於不願意或不能做大腸鏡或糞便免疫潛血測試的人,大腸膠囊內視鏡是一個選項,如果測試是陰性的,重覆篩檢可在5年之內。   有大腸直腸癌家族歷史的人或直系血親60歲以下有晚期息肉,或直系血親不分年齡,有兩人以上患大腸直腸癌或晚期息肉,建議在40歲,或者最年輕癌症患者的前十年做大腸鏡。   以下是不同篩檢方法的時間表: 1)每年做糞便免疫潛血測驗 2)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 3)每3年做一次多標糞便DNA測驗 4)每5-10年做一次軟式乙狀結腸鏡 5)每5年做一次電腦掃瞄大腸或大腸膠囊內視鏡   陽性多目標糞便DNA測試,若大腸鏡無問題,不需更進一步的檢查,10年後再篩檢。   不推薦以Septin9血液檢測篩檢。   內視鏡醫師應監測篩檢大腸鏡的品質指標。   大腸鏡檢查的醫師在抽回腸鏡時應至少花6分鐘的時間觀察黏膜。   在藥物預防上,除了篩檢外,建議低劑量阿斯匹靈給50-69歲在10年內至少有10%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沒有增加出血的風險的人,或願意服用阿司匹靈至少10年,以減少大腸直腸癌風險的人。   為了促進篩檢,需要發展有組織的策劃。如果第一次測試是陽性的,兩階段的篩檢要跟進。病人的引導和提醒,醫師的協助和推薦,以及支援臨床決定的工具,都可以促使病人遵守篩檢。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1.03.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病毒突變更致命,疫苗可能無法阻擋
2021.03.22
病毒突變更致命,疫苗可能無法阻擋
只要活著病毒就會變異 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地越快 疫苗研發趕得上病毒突變嗎?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由Moderna Inc和Pfizer Inc / BioNTech SE疫苗誘發的抗體在中和(殺死)一些最令人擔憂的冠狀病毒變株的效力大大降低。   多種變株可以躲過疫苗 研究人員從接受了一劑或兩劑前述疫苗的99人取得了血液樣本,並測試了他們產生的抗體是否能中和10種全球流行的變株。他們發現,即使志願者都接受了兩個劑量的疫苗,10種變株中有5種「高度地不被中和」。這五種高抗性變株在病毒表面的刺突上都發生突變(稱為K417N/T,E484K和N501Y),其一是在南非的一個變株,另外有兩個是在巴西的變株。   與以前的研究一致,對於在巴西發現的變株,所產生中和抗體的比例下降了5到6倍。對於在南非發現的變株,中和率下降了20到44倍。   現在在紐約流行的一種變株具有E484K突變,已有其他針對此變株正在進行的研究。此研究負責人A. Balaz說:「我們的發現顯示,帶有E484K的類似變株可能更難被現有疫苗誘發的抗體中和。但儘管是這樣,疫苗會引起其他種類的免疫反應,這些免疫反應可以預防嚴重疾病的發展,這更是重要的考慮!」   在英國發現的變株更致命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在英國首次發現的冠狀病毒變種稱為B.1.1.7。它比在當地傳播的其他變株更致命。研究人員分析了11月中旬至1月中旬在英格蘭診斷為COVID-19的184,786人的數據,其中包括867人死亡。總體而言,在感染病毒後四周內死亡,B.1.1.7導致的死亡風險比英格蘭其他變株引起的高67%。與早期的變株一樣,患者的死亡風險會隨著年齡、男性性別和既有疾病而增加。B.1.1.7現在在歐洲很盛行,專家預估將在美國盛行。很關鍵的是,新的資料顯示,目前核准使用的疫苗對於B.1.1.7是有效的。   在巴西發現的變株具有雙倍傳染性 在11月至1月,在巴西的馬瑙斯(Manaus),由P.1冠狀病毒突變的COVID-19病例從不存在增加到73%。與該市第一波感染相比,此變株感染數量增加了三倍。報告指出,P.1變株的更大感染力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根據國家健康監測數據,作者估計P.1變株的傳播力是先前在Manaus流行的病毒的2.5倍左右。研究人員指出,儘管事實上該市68%的人口已經被原始冠狀病毒感染,但仍發生了P.1的傳染。在他們的分析中,感染了p.1後,再次感染P.1的風險很低。該變株引起嚴重疾病的能力或其致病性仍不清楚。   「P.1變種已經在至少25個國家/地區被檢測到。我們需要對P.1變體進行緊急研究,因為更大的可傳播性和致病性甚至會使準備充分的衛生系統崩潰。」。   編輯來源:Reuters(2021.03.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不穿胸罩上班錯了嗎?
2021.03.21
女人不穿胸罩上班錯了嗎?
女人上班一定要穿胸罩嗎? 你會要求女同事上班要穿胸罩嗎?   這個問題和上口紅或穿高跟鞋很類似,但又比較敏感。   一名婦女她在工作的第一天沒有穿胸罩。問題是她收到來自同事的負面評價,現在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問她不戴胸罩上班是否錯了?   我上班不穿胸罩錯了嗎?(該婦女部分陳述) 上班第一天,我穿著毛衣跟長褲上班,沒有穿胸罩。過去兩年我在前一份工作中從未穿過胸罩,也從未有人對我提出異議。   第一天上班就有兩名同事跑來跟我說我的穿著不合時宜,我被告知應該穿胸罩上班。這是我的新工作,我根本不認識這些人。   當下我真的是穿著毛衣,我的衣服把我整個包的滿滿的。除了胸型以外你無法看到任何東西。我確實胸部較大,但我認為我的穿著非常正常。   上班第二天,我沒有穿胸罩,但上身穿了一件T桖跟外套。我比前一天穿得更為保守。但是另外兩人又給我了相同的評語。其中一名是我主管的秘書,因此事態變得嚴肅了。我向該名秘書提到,這個辦公室並沒有服裝規定,員工可以穿任何他們感到舒適的衣著,但秘書回應我仍然需要遵循沒有明講的禮儀,她還提到我的胸型相當明顯。   過去兩年,在前一份工作中我沒有穿過一次胸罩。我通常穿著毛衣、T桖或襯衫,多數時候我配件外套。雖然我的胸部可能真的比較大,我並不認為這有何不妥。我真的做錯了嗎?   一些對此問題的回應 * 這裡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要堅持己見。穿胸罩是蠻一般的服裝規範,但不穿戴它也有道理。...如果有人察覺到你沒有穿胸罩,代表你的服裝出了問題。雖然我不認為你有錯,但如果你想專心工作,你需要穿胸罩或設法讓他人不察覺你沒穿。   * 雖然你認為不穿胸罩並無不妥,但就你說的兩天就有四人向你反映服裝問題,可見你的新職場認為不妥。這代表你的主管正試著透過秘書告訴你這個問題。要嘛你改穿胸罩,要嘛你繼續不穿胸罩,然後被開除。   * 我不得不說,像我們這群網民的看法並不重要,重點是你主管的秘書告知你要穿胸罩,代表你的主管已經間接地告訴你要穿。在你主管叫你進辦公室直接告訴你要穿胸罩或記錄你的缺失前,去穿個胸罩。...如果你真的無法忍受穿胸罩,那你可能需要另覓新職、提告新公司或回到你的舊職場。   * 錯在你。你已經離開舊職場了。你已經被多次告知不穿胸罩不被那間公司所接受。你可以穿上胸罩或是選擇另覓工作。   * 錯不在你。但是,在專業場合,不應該有人能夠察覺你沒有穿胸罩。如果他們察覺到了,代表這並不專業也不適合。   那你認為呢?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1.03.1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