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1.01.20
為何射精後難以很快再勃起?
搜索引擎上打入「男人為何在射精後再一次性交前需等待?」,很快就會出現「泌乳素(Prolactin)
」這個字眼。這個小小的荷爾蒙在身體中幾百個生理過程中都有其角色。很多人認為它是男性射精後的「不反應期」─亦即是男性射精後,到再勃起的時間─的原因。
葡萄牙未知中心(Center for the
Unknown)一項新的老鼠研究顯示,泌乳素可能不是造成「不反應期」的原因。
泌乳素的理論?
泌乳素造成不反應期的生理機制的理論基礎是如何建立的?。
首先,有些研究顯示人類和老鼠是在射精時釋出泌乳素的,而「不反應期」開始於射精之後,因此,泌乳素很直接就被認為是相關因素;其次,泌乳素慢性異常的超高數量一直被認為和性慾減少、性高潮障礙和射精障礙相關;而對慢性高數量的泌乳素,抑制泌乳素的治療藥物可翻轉性功能障礙。
這些都指向泌乳素是抑制男性性行為的主要角色。然而,泌乳素和男性射精後不反應期的關聯性從未被直接證明過,但是這個說法在教科書和流行媒體都廣泛流傳。
和泌乳素無關!
研究人員調查泌乳素和反應期長短的關係。他們選擇老鼠為對象,因其性行為的過程和人類相似,而且可以測試不同品種的老鼠不同的性表現,使得數據更豐富。研究使用兩個品種,一個不反應期短,另一個不反應期長達幾天。
研究團隊首先檢視雄鼠在性活動時,泌乳素的變化。在不同的階段,測試血液樣本,以確認在性交時,泌乳素濃度的變化。
首先,在老鼠性慾未起時,以人工注射增加其泌乳素的含量,此量和自然性行為時的量相當。如果泌乳素真的是不反應期的主因,老鼠的性活動會減少。然而很驚訝的,兩個品種的老鼠,即使泌乳素增加,其性行為維持正常。
接著研究人員反過來抑制泌乳素,看是否會增加老鼠的性行為,答案是否定的。
回到原點
這個研究否定了泌乳素引發男性不反應期的理論,未來可繼續尋找其他真正的原因。然而,不容懷疑地,泌乳素是男性性行為的一部分,仍有許多的可能性。
在不同的物種中,它的角色是不盡相同,例如:雄鼠和男人的泌乳素機能很不同。雄鼠只有在交配時,泌乳素增加。而男人「只有」在達到射精時才會釋出泌乳素。
其結果發表在一月四日《傳播生物學》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9
試管嬰兒使用新鮮胚胎勝過冷凍胚胎
過去已經有隨機對照試驗顯示,使用自己的卵子試管嬰兒,冷凍胚胎移植後的懷孕率比起新鮮胚胎的成功率是相同的或可能更高。
最新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中,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美國的370個試管嬰兒診所中33,000名受術婦女的數據。這些婦女使用的新鮮或冷凍的胚胎是來自捐贈的卵子。
結果發現,和使用自己卵子不同,婦女使用新鮮捐贈卵的新鮮胚胎。其懷孕和活產率比冷凍胚胎明顯更高,而兩組的流產率相同。
使用新鮮胚胎時,活產率為56.6%,而冷凍胚胎為44%。新鮮胚胎的臨床懷孕率為66.7%,而冷凍胚胎為54.2%。
有趣的是,Brigham小組發現,與經過胚胎植入前基因測試且已知包含正常染色體數目的冷凍胚胎相比,新鮮胚胎移植後的活產率仍然較高。
研究者Iris Insogna博士指出,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新鮮捐贈卵的受術者中,與冷凍胚胎移植相比,新鮮胚胎移植後的懷孕率實際上更高!」
新鮮捐贈卵的胚胎為何需要冷凍
自1984年第一個美國嬰兒通過捐贈卵子出生以來,捐贈卵子的使用一直在穩步增長。自2007年以來,捐贈卵子的人工生殖中使用冷凍而非新鮮胚胎移植的顯著增加。這是由於人們想做胚胎植入前的基因檢測,以確保胚胎具有正確的染色體數,而這一過程需要等待結果,所以冷凍胚胎。此外,新鮮的捐贈胚胎移植需要受術者的子宮內膜與卵子捐贈者的刺激同步,也是一個挑戰。
儘管與冷凍胚胎相比,新鮮捐贈的卵形成的新鮮胚胎其活產率更高,具有統計學和臨床意義,但作者強調兩組的活產率都很高。
研究由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Dr. Janis H.
Fox主持,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1.01.15)、Eurekalert(2021.01.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6
美國最新飲食指南首次提供嬰幼兒飲食建議
到底孩子們可以給吃多少糖果或巧克力?
美國發布的最新飲食指南首次列入對嬰、幼兒的飲食建議。指南建議,2歲以下小孩應避免飲食中有任何添加的糖,2歲以上小孩應避免攝取超過總體熱量10%的添加糖。
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建議,任何添加的糖對嬰兒的發展都不好,父母或照顧者應避免在小孩的飲食中添加糖,因為這與兒童肥胖及未來慢性疾病風險有關。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嬰兒每天攝取約1茶匙(約5克)的添加糖,幼兒每天約攝取6茶匙(約30克)的添加糖。
添加糖用於加工食品及飲料中以增加甜度,不同於一份水果或一杯牛奶本身所含的天然糖。不過,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雖然100%果汁看似能提供跟整份水果一樣的營養,但實際上不能。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指出,人們攝取的添加糖將近70%來自於五類食物:含糖飲料、甜點、加糖咖啡與茶、糖果、早餐玉米片等。
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添加糖在食品標示上指的是紅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右旋糖(dextrose)、果糖、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蜂蜜、乳糖、麥芽糖漿、麥芽糖、甘蔗糖漿、粗糖及蔗糖。
編譯來源:
* CNN(2020.12.30)
* 2020-202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5
變種新冠病毒可能呈現偽陰性檢測結果
在英國發現的新SARS-CoV-2變種可能會在某些分子檢測中產生偽陰性的檢測結果。
FDA在週五「出於謹慎的考慮」出警訊:變種病毒株B.1.1.7和其他變種病毒可能會影響某些檢測的效能。FDA指出,如果基因檢測的部位剛好是病毒突變的部分,則結果有可能呈現偽陰性。因此,依賴多個基因部位的檢測會受到的影響可能比僅依賴單一部位的檢測還小。
當局表示,由於變種病毒株B.1.1.7被認為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因此「儘早辨別該變異體可以幫助減少感染的傳播」。儘管如此,當局仍將變種病毒對整體檢測準確性的影響歸類為「低」的。
這項警訊來自於所謂的電腦模擬(in silico simulations
)的結果,該模擬呈現出某些針對變種新冠病毒的分子測試有「分析靈敏度降低」的狀況。
當局點出了三種可能受變種影響檢測效能的特定測試,包含對某些突變的敏感性降低:
* Accula SARS-CoV-2 Test(Mesa Biotech)
* TaqPath COVID-19 Combo Kit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Linea COVID-19 Assay Kit(Applied DNA Sciences)
然而,FDA指出,變種病毒對Accula檢測的影響似乎不大,且由於後兩項檢測是針對多個遺傳因子的測試,因此不存在有偽陰性結果的風險。
事實上,這兩種檢測可能有個好處。當局表示:「重要的是,當某些變種顯現時,TaqPath和Linea診斷檢驗的偵測模式可能有助於在初期就辨識出患者體內的新型變種,以減少感染的擴散。」
FDA鼓勵臨床醫生在看陰性檢查結果時要結合臨床觀察、患者病史和流行病學資訊,並使用具有不同遺傳靶標的檢測重複進行測試。當局補充說,他們正在與一些篩檢檢測可能會受影響的贊助商合作,以更新標籤來反映檢測效能的潛在變化,且「如果必要的話,會考慮對檢測進行修改」。
FDA表示,他們正持續在關注新出現的變種,以確保檢測的準確性。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1.01.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4
是的,您沒聽錯!低碳飲食對心臟不好!
少吃米飯麵食可能讓你減了肥但傷了心
人們熱衷於減重消脂掀起了低碳飲食的風潮,但研究顯示,低碳飲食在短期內可能有益於減肥、降低血壓和控制血糖,從長遠來看,這種飲食法會讓人蔬果和穀物攝取不足而導致營養缺乏,與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
低碳飲食如何減重
低碳飲食風靡一時。它指的是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麵包、米飯、穀物、含糖食品、澱粉類蔬菜及多種水果等,並透過蛋白質和脂肪來彌補因為少吃碳水化合物而損失的能量。這種飲食變化可使您長時間保持飽足感並促進新陳代謝,進而讓體重減輕。一些證據已經證明相較於低脂飲食,低碳飲食可以讓人更快地減重。
儘管全球很流行低碳飲食,但是醫生和營養學家警告,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是的,您沒聽錯!
低碳飲食如何危害心臟健康
2018年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低碳飲食是不安全的,並建議「為了健康的生活,應避免這種飲食法」。研究人員指出,採用低碳飲食的人因中風、冠心病和癌症而早逝的風險較高。他們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最少者全因死亡風險高了32%,而其因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症導致的死亡風險分別增加了51%、50%和35%。
另一項研究發現,若從碳水化合物攝入的熱量較少,這種人心房顫動的風險可能顯著增加,這是最常見的心律失調,通常會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專家必須謹慎推薦低碳飲食給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以避免其負面影響。
營養學顧問Rupali
Datta表示,關於低碳水化合物與心臟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已經有研究對此進行探討,多數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從飲食中去除碳水化合物,必然會攝取更多脂肪和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這意味著您不可避免地會攝取到更多飽和脂肪、膽固醇,並去除了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有的健康纖維、植物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這些必要的營養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
「人們是否應該增加或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取決於個人目標、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因為採用低碳飲食而帶來的急劇變化會使體重減輕,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水的重量,並且這個現象是短暫的。因此,重要的是要飲食要均衡地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並限制熱量,而不是在意一天中燃燒的熱量。」。
考慮到上述因素,結論是,均衡營養的飲食是健康生活的關鍵。
讓我們一起健康飲食,保持健康!
編譯來源:Food NDTV(2021.01.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3
為什麼接種疫苗後,還是得了COVID-19?
有些醫護人員舉報說,他們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卻得了COVID-19。但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外,因為疫苗的保護作用可能需要在3、4個星期後接種第二劑後,再過一個星期才會生效。
加州的一名護士因為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染病,而登上上週的頭條。從那時起,其他醫護人員也開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類似的經驗。
例如,創傷外科醫生兼Qaali
Hussein在注射第一劑疫苗後的12天染上了COVID-19。
Hussein在推特上寫道:「我在接種第一劑疫苗的12天後染病,因為我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但對重症應該至少有一定的保護。我認為我們絕對需要加快疫苗接種的速度,強烈建議大家盡快去接種疫苗。」
另一位在奧斯丁的內科醫師Emily
Porter,也在注射疫苗後的幾天內染上COVID-19。喬治亞州的急診醫師Josh
Mugele則在接種第一劑後的第8天通報他有輕度症狀。
Mugele在推特上寫道:「疫苗仍然是我們擁有最好的武器,但我們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和隔離。」
除了在美國的醫護人員染病之外,在英國也有一名護士在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三週後染病,令她感到很生氣和失望。她表示,她被告知施打疫苗後大約需要10天的時間才會產生保護作用和降低傳染風險。然而,她卻是在三週後染病,且症狀還不輕(嚴重咳嗽、發高燒、呼吸困難)。
儘管有接種疫苗後發病的報告,但專家們表示不需要擔心。接種的劑量、產生免疫反應所需的時間,以及接觸病毒的時間都對接種疫苗的人是否仍會生病有所影響。
英國衛生局也表示,疫苗是我們擁有最好的保護措施,但沒有任何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接種後抗體何時會出現?
輝瑞/ BioNTech和Moderna
mRNA的疫苗都需要注射兩劑才能產生最大的保護作用。美國傳染病協會的發言人Gregory
Poland醫學博士,也是梅奧醫院的內科醫師表示,在施打第一劑疫苗後可能需要兩周的時間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反應。
他說:「在你施打第一劑疫苗後,你的身體就會開始產生免疫反應。但是,這種抗體反應的產生大約需要7到14天的時間,而要達到保護的程度,就更不用說了。」
注射第一劑後的三到四週再注射第二劑,增強免疫反應,將抗體的產生在細胞記憶中強化。Poland補充說:「施打第二劑對於讓抗體達到最高水平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在抗體降至保護閾值下之前保有最多的時間。」
關於「接種疫苗後的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尚未建立起足夠的免疫力」這個說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傳染病醫師Peter
Katona也同意。
輝瑞/
BioNTech的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施打一劑疫苗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有效性約達52%。但是,單劑治療方案尚未獲得政府的任何批准,因為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功效可以躍升至95%。
其他原因
除了疫苗接種的劑量和免疫力發展所需的時間外,Poland表示,疫苗的運送與發配可能也會影響功效。
目前這兩種疫苗都有特定的指南,且需要保存在極低的溫度之下。Poland說:「一旦疫苗在冰箱或室溫下的時間超過原本的限制,它的品質就會開始快速下降。」
專家們表示,由於疫苗的推出速度比預期的慢,已經接種疫苗的人仍要繼續做好感染控制的措施,包含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1.01.07)、 BBC News (2021.01.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