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0.08.25
年齡只是數字!高齡女性挑戰瘋狂髮色
常有這樣不以為然的話:年紀這麼大了,還穿得這麼暴露,還化妝得這樣花俏。年老可能讓我們健康不如從前,可能讓我們記憶衰退、但不應變成為我們想像自由展現的拘束。
隨著我們變老,頭髮也會老化,而我們經常將老年人與白髮聯想在一起。雖然擁有如睿智的巫師般的銀白髮非常自然且酷,不過有些人選擇對髮色做些瘋狂的事,嘗試過去從未嘗試過的顏色。
Patti
Smeed現年74歲的女性,過去30多年來一直留著紅髮。她過去的工作保守,不允許她的髮色「太瘋狂」。但是,她最終決定嘗試一些更多彩的顏色,由她的兒子—一位染髮大師操刀。
她現在有一頭五顏六色的頭髮,看起來超酷。她決定發幾張她的新髮型照片來慶祝結果,結果吸引了超過370多萬個讚。此外,還激起許多高齡者以紛紛分享自己勇敢嘗試的髮型照,促成了「高齡者勇敢的髮型」挑戰。
PATTI SMEED
響應「高齡者勇敢的髮型」挑戰的女性: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8.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22
抗生素可能降低避孕效果
藥物的使用會不會影響避孕藥的作用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目前已知誘發酵素的抗生素,如:rifampin
和rifabutin(治腦膜炎及肺結核)會影響避孕藥的有效性。其他的廣效性(非誘發酵素)抗生素,如:紅黴素、青黴素、賜福力欣則不被認為會干擾避孕藥的使用。
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同時服用廣效性抗生素和荷爾蒙避孕,意外懷孕的風險較高。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J. Aronson和伯明罕大學R.
Ferber的研究,荷爾蒙避孕,如藥丸、貼片或陰道環,和抗生素一起使用,懷孕的可能性增加了近7倍。
如果與誘發酵素的抗生素一起使用,則意外懷孕的相關風險會高達13倍。
研究人員認為意外懷孕的發生有幾個不同的機制,包括抗生素的影響,增加了荷爾蒙在肝臟的新陳代謝,改變了胃腸功能以及腹部生理化學因素的變化可能影響避孕藥物的吸收。
醫師要告知抗生素和避孕藥的關連
目前研究人員尚未了解廣效抗生素如何造成許多意外懷孕,但建議醫師要告訴病人避孕時服用抗生素和荷爾蒙時,最好採取額外的措施,如避免性交,使用保險套,且在抗生素療程結束以後七天繼續執行。對一些婦女,即使是千分之一的懷孕機率也是太多了,因為懷孕是改變人生的事件。
美國亞特蘭特大學醫學院的家庭計劃主任C.
Cwiak認為,意外懷孕的一些機制仍需要更進一步澄清。她指出荷爾蒙避孕的主要作用來自於藥物中人工的黃體素,而不是雌激素。目前美國FDA仍未推薦共同使用抗生素和荷爾蒙避孕要謹慎,但需要未來的研究來探索兩者的互動。
Cwiak指出當病人服用藥物有質疑時,醫師應告訴患者繼續使用她們選擇的避孕方式。避孕的負面訊息已有很多,但益處仍遠大於風險。
編譯來源:
* MedPage Today(2020.08.18)
* Aronson JK, Ferner RE. Analysis of reports of unintended
pregnan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non-enzyme-inducing
antibiotics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8 August 2020. doi:
10.1136/bmjebm-2020-11136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20
本土研究:從小只喝母乳,可能會長的比較慢!
基隆長庚的研究團隊最近公布的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純母乳哺育的寶寶,發育落在末段班。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到一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九倍,維生素D不足比率也比混合餵養高出六倍。純母乳餵養嬰兒生長較緩慢,可能與缺少這兩種元素有關。
長庚團隊於過去5~10年期間,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當中純母乳哺餵有191名、以配方奶或混合哺餵439名;從1個月大追蹤至3歲,檢測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每年也抽血檢驗與生長相關的營養素。
基隆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廖穗綾說,母乳對嬰兒最好,配方乳無法取代,但母乳較少維生素D,可能影響寶寶鈣質吸收及骨骼生成,因此需額外補充;此外,四個月大嬰兒對鐵的需求上升,需靠副食品或鐵劑補充,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和分化,若鐵不足較沒元氣,長期恐影響學習力發展。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育6個月」是一個通案。各國應該依其國情而調整。長庚醫院的研究顯示本土狀況及需求。衛生福利部應該揚棄其以「2025年達到WHO之目標值50%」為目標的政策,檢討並調整母乳哺育政策,以符合國人的需求。
此項研究,於去年12月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上。
編譯來源:自由時報(2020.08.19)、蘋果日報(2020.08.1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卡介苗疫苗.jpg)
2020.08.16
結核病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COVID-19疫情較好
在過去15年裡施打結核病疫苗和COVID-19疫情顯著改善有關。
以色列的研究團隊分析了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BCG)和COVID-19疫情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在降低COVID-19感染率和降低每百萬死亡率方面,有BCG政策與更好的結果相關,尤其是對於過去15年中接受過疫苗接種的24歲以下年輕人。在接受卡介苗疫苗的老年人中沒有影響。目前,許多國家/地區已停止全面接種疫苗,但有些則仍在廣泛使用BCG。
Dr.Rappoport說:「我們的發現佐證在當前大流行的情況下探索BCG疫苗可能是值得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開始進行,測試BCG疫苗接種的功效。」。
Dr.Rappoport及其同事分析了55個人口超過300萬人的國家/地區、約佔世界人口的63%的數據。除了考量大流行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國家外,他們控制了23個變數,包括人口、經濟、健康及與大流行限制措施相關的變數等。在55個國家/地區中,卡介苗疫苗接種與COVID-19結果一直相關。
為了確定其他疫苗是否也影響COVID-19結果,他們對麻疹和德國麻疹疫苗進行了相同的分析,發現這些疫苗與COVID-19的疫情沒有顯著相關性。
已有其他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卡介苗疫苗的作用超出了結核病,但科學家們尚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疫苗具有這種作用。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2)_
_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60111145309_medical-06-1455841-638x550.jpg)
2020.08.14
藥物臨床試驗缺乏女性,讓女性過度服藥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藥物的不良副作用,因為藥物劑量歷來是基於對男性進行的臨床試驗而得到的結果。研究顯示,性別差異讓女性遭受藥物不良作用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這項發現發表在《_性別差異生物學_》雜誌上,證實了由於歷史性地忽視了男性和女性身體之間基本生物性差異而導致的藥物劑量性別差異的問題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千篇醫學期刊文章中的數據,發現有明確的證據:美國食藥管理局(FDA)批准的86種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存在性別差異的問題,其中包括抗抑鬱藥、心血管和抗癲癇藥以及止痛藥等。
研究的主要作者UC Berkeley 的教授 I.
Zucker說:「在開藥時,一種以男性為主的千篇一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女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缺乏女性受試者,女性受害
研究人員的分析發現,女性服用的藥物劑量與男性相同,但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高,而且從體內清除該藥物所花費的時間也較長。這導致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
在90%以上的病例中,女性經歷了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噁心、頭痛、抑鬱、認知缺陷、癲癇發作、幻覺、躁動和心臟異常。總體而言,發現他們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以佐沛眠(Zolpidem)為例,它是市場上最流行的安眠藥,在女性血液中的停留時間比男性更長,導致第二天早上還昏昏欲睡,並發生嚴重的認知障礙和交通事故的增加。由於這些原因,FDA在2013年將女性建議劑量減半。
Zucker教授說,幾十年來,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臨床藥物試驗之外,部分原因是女性荷爾蒙的波動會影研究,這是毫無根據的擔憂。
此外,直到1990年代初,由於擔憂孕婦接觸試驗藥物可能傷害胎兒,育齡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藥物試驗研究之外。以1950年代和60年代用來治療害喜的沙利竇邁(thalidomide)為例,使用沒有經過人體驗的藥物,結果導致了全球成千上萬更多兒童的肢體出生缺陷。
Zucker教授說:「忽視女性的現像很普遍,即使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受試者也主要是雄性。」
認知到人類和動物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於2016年授權,要求經費申請者在其動物研究方案中受試者要納入一定比例的雄性和雌性,以做性別分析。
但是,儘管近年來在藥物試驗中女性人數增加,但是許多這些較新的研究仍未能就其數據做性別差異的分析。
展望未來,兩個研究主導者─Zucker教授和芝加哥大學的Prendergast教授─認為要廣泛地提升醫學研究、醫學專業和製藥產業中的性別意識,認知性別上生物性及社會性差異的存在,才不會讓婦女在服用藥物時處於不利地位。他們建議減少女性使用多種藥物的劑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coronavirus-remdesivir.jpeg)
2020.08.13
非COVID-19疫苗可能會有助於對抗疫情
兩項新的研究發現,接受其他病毒疫苗接種的人較少被冠狀病毒感染,病情也較不嚴重。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抗COVID-19的潛力。
根據近日在《細胞報告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在過去3年中接受過BCG結核疫苗的人們沒有發生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Radboud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M.
Netea說:「目前正在進行的前瞻性BCG試驗的結果,將會給一個明確的結論。」。
另一項Mayo診所的研究發現,過去5年中接受過其他疫苗(例如:流感、肺炎或肝炎)的人,其冠狀病毒感染率較低。
Netea表示,Mayo診所的報告顯示:「疫苗的有益作用可能比目前已知的更為廣泛」,他的團隊也看到了類似的流感疫苗數據。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