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9.10.29
阿茲海默治療藥物可望兩年內上市?!
失智症是隨年紀增長可能出現的認知障礙疾病,它會慢慢破壞記憶、思考以及執行日常簡單任務的能力,而阿茲海默症是其中最常見並被廣泛研究的一種.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全台約有27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女性大約佔60%.阿茲海默症已有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沒有新療法出現,目前的藥物都只能對特定症狀做短期控制,並無法直接針對疾病成因做治療.21日,美國生技製藥公司Biogen發表讓醫藥界及病患們驚喜的消息,表示其所開發的藥物Aducanumab,試驗初步的結果顯示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疾病衰退.Biogen已準備於明年在美國、歐洲及日本申請藥物核准許可,最快可望在兩年內上市,若成功,這將是阿茲海默症治療的重要里程碑.高劑量ADUCANUMAB藥物使用對延緩疾病發展有效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腦部區塊會形成斑塊蛋白質(amyloidprotein)堆積,進而殺死患者腦部正常的細胞,出現認知障礙.Aducanumab藥物就是直接針對這些斑塊進行清除.Biogen曾在今年三月因Aducanuma藥物的兩項試驗結果無效,一度終止繼續研發.但後來在一項整合3,285名病患的小研究所做的分析中發現,其中2,000名服用該藥物超過一年半,其使用高劑量對延緩疾病的發展是有效的.英國阿茲海默症學會、阿茲海默症研究機構及失智症研究機構聽到這項消息後都很高興,並表示這給予對新療法期盼已久的病患很大的希望,也期待未來可以帶動全球討論如何提供符合病患所需的治療.編譯來源:BBCNEWS(2019.10.22)、DailyMail(2019.10.22)-------------------------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28
為什麼男人也有乳頭?
女性乳頭一直是話題焦點,從名人走光到裸上身爭取性別平等的女權運動,乳頭總能吸引目光.但男人的乳頭卻不一樣,他們不會引起相同的爭議,也沒有哺乳的需求,那為什麼男人有乳頭呢?這要從我們都還是胚胎時講起……在胚胎發育的早期,有著可以發展成男性生殖器官或女性生殖器官的原始結構,在很少數情況下會發育成同時擁有兩種生殖器官.有幾個基因會決定嬰兒擁有男性或女性生殖器官,Y染色體上一個名為SRY的基因被認為是主基因.當胚胎約七個星期大時,SRY將啟動.SRY的啟動,最終會導致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原始女性生殖結構的消失.由於女性沒有Y染色體,原始女性生殖結構將繼續發育成女性生殖器官,而原始的男性生殖結構則會消失.乳房和乳頭是在胚胎約第四週至第六週時開始形成,也就是早於SRY基因啟動.因此,在男性發育的後期,即使大多數乳房結構消失了,但形成原始乳頭、乳暈及周圍平滑肌的細胞仍然存在,這些剩餘的細胞繼續形成最終的乳房和乳頭.出生後呢?出生時,男孩和女孩的乳頭和乳房看起來相似,到了青春期,荷爾蒙才會開始發生變化.青春期時男孩和女孩的乳頭都會增大,但女孩的乳頭增大較多.同時,男性乳房的乳管縮小,而女性乳房則增大並重塑.到成年時,男性乳頭比女性乳頭更小且變化較小.從進化的角度看,男性乳頭仍然存在不是因為它們對男性有任何好處,而是因為它們無害,消除它們沒有也任何好處,所以一直存在.當成長出錯時與其他任何身體的結構一樣,生長都有可能會出錯.乳頭也是一樣,大約每20人中有一人會有多餘的乳頭.當部分乳腺還保留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通常,這些乳頭更類似於色素痣,很少真正有作用.在有正式紀錄的文獻中,男性乳頭數量最多的是七個.有些男人會分泌乳汁有趣的是,有時男人是可以分泌乳汁的,多數發生在荷爾蒙失調或藥物引起的情形.在這種狀況下,男人分泌的乳汁與哺乳期的女性非常相似.乳頭對男人有什麼好處?除非是可以使用乳頭進行母乳喂養的罕見男人,否則男人會因為更常見的理由受益於這種看似多餘的身體部位,也就是性愛.兩性對乳頭的性刺激都有反應.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男性參與者表示,對乳頭刺激的會增強性反應.甚至有一份報告描述了一位異性戀男人,想要進行乳房增大以增加乳頭的性功能.有乳房的男人?對某些男人來說,乳房增大可能是超重或肥胖的後果,這樣的胸部主要是由脂肪堆積組成.而且,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這樣的男性越來越多.男性乳房腫大或乳房發育也可能是荷爾蒙失調引起的,主要發生在青春期男孩中,通常身體會自行解決,但這可能導致抑鬱、焦慮、飲食失調、身體形象問題和自尊心下降.男人也會得乳癌在乳癌的確診患者中,只有0.5-1%是男人.但是,因為男人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少、警覺性低,通常確診時已經處於晚期.因此,醫生應檢查男性乳頭的腫塊和變化,例如乳頭分泌物或皮膚潰瘍,以排除癌症.近期有一篇研究指出,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美國食藥署更在今年8月發佈最新指引草案,建議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受試者應加入更多的男性病患.編譯來源:TheConversation(2019.09.20)-------------------------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27
更年期對女性的健康有何影響?
所有女性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停經,但許多女性不知道的是,更年期大約從何時開始、可能有哪些症狀、接受治療時應注意的風險及更年期間的避孕等.更年期從什麼時候開始?平均而言更年期會持續三到四年,並且通常是從40歲中後期開始.有些女性可能只經歷了幾個月,但有些女性可能長達十年,而且最早可能在30歲中期開始.更年期婦女的月經週期會變得不規則,她們的出血量可能會比正常情況少或多,並出現間歇性點狀出血.從未生育、較早進入青春期或月經週期短的婦女更有可能提早進入更年期.我的荷爾蒙怎麼了?卵巢產生雌激素和黃體素,它們控制著月經週期和排卵(從卵巢釋放卵子).從女性30歲後期開始,卵巢中的卵子數量減少得更快,接著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濃度發生變化,在停經前兩年左右迅速下降,在兩年後穩定下來.由於黃體素是在卵巢排卵時才會釋放,因此隨著女性越接近停經,黃體素濃度也會減少.缺乏黃體素會導致更年期的月經不規則、量變多和期間變長.常見症狀女性更年期可能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焦慮、情緒低落、情緒波動、睡眠障礙、疲勞、陰道乾燥、性交時不適、頻尿等.在更年期的最後一到兩年,女性較容易抱怨與低雌激素濃度有關的症狀,特別是熱潮紅、盜汗和陰道乾燥.而有些女性更容易出現症狀,包括:超重或肥胖者、吸菸者、社會經濟地位低下者及感到焦慮、憂鬱或壓力的女性.體重增加美國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當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會同時伴隨著脂肪量變多及肌肉量減少,這些身體成分的變化一直持續到停經後的兩年.研究人員還發現更年期前體重就開始增加,到更年期時體重穩定增加(每年約增加0.4公斤).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教育水平較低、睡眠不足、生產次數以及是否有肥胖家族史都可能會大大增加中年時的體重.荷爾蒙替代療法對於因症狀求醫的女性,荷爾蒙替代療法是最常用的處理方式,它透過替代更年期自然下降的雌激素來幫助緩解症狀.2002年研究顯示荷爾蒙替代療法是弊大於利,因此,女性決定使用替代療法之前,應與醫生討論短期(五年以下)和長期的效益與風險.如果這個療法不適合,醫生可以討論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如改善飲食、規律運動、管理體重和戒菸等.更年期避孕婦女在更年期仍會經歷月經週期,並且可能會懷孕,因此避孕仍然很重要.年齡在50歲以下的女性在最後一次月經後的兩年內仍必須避孕,50歲以上的女性則是在最後一次月經後一年內需要避孕.如果婦女沒有心臟病或血栓的風險,則可以在50歲之前使用複合式荷爾蒙避孕藥,如避孕藥、貼片或陰道環.造成心臟病或血栓的風險包括:吸菸、超重及肥胖或高血壓.服用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時,不應同時服用荷爾蒙避孕藥,應以物理性的避孕法,如:保險套、殺精劑、子宮內避孕器或其他方法等.職場和更年期對於某些女性,更年期症狀會影響她們的工作表現.澳洲更年期協會根據歐洲停經和男性停經協會製定的指南,建議對停經婦女的工作條件進行改善,包括:提高工作人員相關意識、營造讓女性可以表達不適的氛圍、檢查職場的溫度和通風、減輕工作壓力、許靈活的工作安排及提供容易取得的冷飲用水和廁所.編譯來源:TheConversation(2019.10.18)-------------------------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428151550_Statins6666.jpg)
2019.10.26
史達汀對你真有好處嗎?
新的研究表明立普妥(Lipitor)和益脂可(Lescol)等藥物對沒有心臟病的人幾乎沒有價值.然而,這些心臟健康的人卻佔了史達汀類藥物使用者的多數.儘管史達汀藥物用於心臟病患者並沒有爭議,但無心臟病者使用史達汀類藥物來預防第一次心血管疾病是有爭議的.愛爾蘭國立大學戈P.Byrne教授領導的研究總結說,將史達汀類藥物用於"初級預防"需要更仔細地考慮.這可能是一種低價值的醫療,在某些情況下,更是浪費醫療資源.臨床指南的改變增加了應該服用史達汀類藥物的人數.在許多國家,大多數服用的人都是為了初級預防.Byrne的團隊分析了1987年至2016年愛爾蘭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符合資格使用史達汀類藥物的50歲以上成年人的比例從1987年的8%提高到2016年的61%;為預防一種重大心血管疾病而需要接受史達汀類藥物治療的人數也大幅度增加,從1987年的40人增加到2016年的400人.這意味著更多的低風險人群因為臨床指南的改變而接受史達汀類藥物治療.總體而言,因任何一種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發生均顯著減少.然而,初級預防的益處的並不確定.研究結果顯示,在初級預防中被歸為低風險或中度風險的人群中,沒有人的風險能降低到認可的標準,以證明每天服用史達汀類藥物是合理的.我們需要評估和理解這些趨勢背後的證據.史達汀類藥物是全球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到2020年的銷售額估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但是研究人員指出,史達汀類藥物的重要臨床試驗數據並沒有公開給獨立研究者,以進行獨立分析.結果於10月16日發表在_BMJ__上_.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10.17)-------------------------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25
這就是為何人工流產不應該有妊娠週數的限制!
澳洲關於人工流產的法律因州而異,這差異最關鍵的在於人工流產的時間點,也就是妊娠週數的人工流產限制(gestationalcutoff)--在達到特定妊娠週數後,懷孕者不再能自己決定是否要進行人工流產,而是必須達到特定標準(通常需要兩名醫師同意該次人工流產在臨床和/或社會文化層次上是必要的).人工流產時間點因州而異.澳洲首都領地區(TheAustralianCapitalTerritory)沒有規定週數,其他州法律則分別規定妊娠週數14週以上(北領地theNorthernTerritory)、16週以上(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22週以上(昆士蘭州和目前正在新南威爾士州辯論的法案QueenslandandthebillcurrentlyunderdebateinNewSouthWales)或24週以上(Victoria維多利亞州)時,懷孕者不能再自主決策是否要人工流產.放眼其他國家,加拿大的人工流產並沒有規定妊娠週數,愛爾蘭規定12週,而紐西蘭將要辯論的一法案則是將人工流產時間點設定為20週.澳洲約有1-3%的人工流產發生在妊娠20週後.其中大約有一半是因為胎兒異常,其他則是有各種原因,像是經期不規律的女性錯過了懷孕的早期症狀而沒更早意識到自己懷孕(尤其發生在年輕、停經前或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身上等)、因為施虐傾向的伴侶阻止而無法提早使用人工流產服務的女性、親密關係消解或者社經條件改變等等.沒有證據顯示妊娠週數的法律限制會造成較少數的中晚期人工流產.但是,我們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人工流產週數限制會直接傷害女性,尤其是社會上已身處於較弱勢位置的女性.更不用說這樣的限制,讓醫療專業人員無法為懷孕者提供最優良適切的醫療照護.人工流產時間點通常取決於胎兒的生存能力維多利亞州的24週限制是延續並採用英國的法律.該限制邏輯立基於胎兒在子宮外的生存能力(viability)--也就是該週數的胎兒生產後可能在子宮外存活.22週通常被認為是"生存門檻(thresholdofviability)".但是,胎兒在子宮外的生存能力往往取決於不斷發展的醫療技術.妊娠22-26週被認為是"灰色地帶",某些嬰兒在醫療協助後得以倖存,其中大多數則面臨身障.試圖在法律上將"早期"人工流產與"晚期"人工流產區別開來不但是武斷的,且只是根據當今的醫療科技技術.當在法律上適用時,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人工流產週數的規定,未來可能會有爭議並重新受到司法審查.另外,妊娠22週之前出生的嬰兒通常不被提供救命程度的治療,在26週之前出生的嬰兒父母則可以自主決定他們是否要讓他們的嬰兒接受治療,不論嬰兒是否有存活的機率.正如生物倫理學家LachlandeCrespigny和JulianSavulescu所言,這種針對早產嬰兒的臨床做法,和人工流產的妊娠週數限制相比較之下,有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似乎顯示就倫理文化而言,在同樣的妊娠週數時,女性體內的胎兒比其體外早產的嬰兒,擁有更高的道德地位.大多數的澳洲民眾支持婦女的選擇權儘管保留或納入人工流產的妊娠週數限制往往被視為是權衡擁護選擇派(pro-choice)和反對選擇派/擁護生命派(anti-choice/pro-life)的"中間立場".但是他們也代表了輿論逐漸轉向願意發聲的少數派立場.最近一則研究發現,澳洲民眾對於人工流產的態度傾向擁護選擇派,有73%的受訪者認為流產應該完全除罪化,57.9%的人則同意"如果女性想要人工流產時,她們應該要能夠更容易使用人工流產的服務",僅有5.6%的人明確反對人工流產.同樣地,2008年的一項研究總結:"大多數澳洲民眾支持能夠讓女性在懷孕24週後使用人工流產服務的法律.".頂尖的專業衛生機構也反對妊娠週數限制,包括澳洲及紐西蘭皇家婦產科學院、澳洲皇家醫師學院、澳洲心理學會和公共衛生學會.妊娠週數限制並無法減少晚期的人工流產有一種沒有根據的迷思認為假若人工流產沒有法律限制,醫師會在懷孕者臨盆前才進行人工流產.這種說法聲稱女性在沒有法律監督的情況下,可能會在臨盆前才終止懷孕,且訓練有素的醫師會協助執行人工流產.這樣的迷思顯然是不正確的.沒有證據顯示針對第二或第三孕期流產的法律限制能夠有效減少懷孕後期的人工流產.實際上,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在妊娠20週後進行人工流產的人數比例在加拿大是澳洲昆士蘭州的一半(前者是0.66%,後者是1.34%),然而加拿大並沒有人工流產妊娠週數限制,但昆士蘭州的規定妊娠週數限制是22週.澳洲和紐西蘭皇家婦產科學院指出,在某些情況下,要求女性在懷孕早期時做出終止妊娠的決定是不合理的.例如,第二孕期的超音波檢查通常是在妊娠19-20週時進行.當檢測異常時,也通常需要進一步診斷確認.某些異常甚至要到懷孕更後期才有機會被診斷出來.面對胎兒異常的診斷時,即使是認為自己是反對選擇派(anti-choice)的人,也往往會重新評估他們對人工流產的反對立場.人工流產週數限制迫使懷孕者(以及他們的伴侶)在沒有足夠時間和資訊的情況下做出重要決定,當他們應該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訊使他們理解妊娠相關的複雜醫療狀況.這意味著女性可能終止了她們本來可能繼續的妊娠,或者繼續她們本來可能終止的妊娠.她們在心理和情緒上還尚未準備好前就被迫決定人工流產,但其實有可能當她們有足格時間做好心理準備時,她們是想要持續妊娠生下寶寶的.人工流產週數限制尤其不利於弱勢群體20週的週數限制尤其不利於處於社會上且/或地理位置上弱勢的女性、有生育強迫經驗的女性和遭受其他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生活在偏鄉地區的女性可能會因為地理位置不便利而延誤產檢和診斷胎兒異常的時間,而進一步延誤人工流產的機會.偏鄉地區的女性往往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源讓她們可以支付人工流產費用、通勤市中心的交通費用、住宿和托育(既有的小孩)等.在澳洲,多種社會因素造成僅僅只有少數的醫療人員提供妊娠16週後的人工流產服務,像是法律將人工流產區分為早期和晚期、國家缺乏晚期妊娠中止訓練的醫師、人工流產服務的私有化,以及政府不再負起提供民眾取得人工流產服務的責任等等.限制民眾取得中晚期妊娠中止的服務讓人工流產階層化—有財力的女性可以在跨州或國外人工流產(而沒有財力的女性則無法有這樣的選擇).當反人工流產運動者意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重新將人工流產定罪都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們開始關注人工流產週數限制,並且不斷挑戰墮胎週數的上限(試圖降低週數限制).這樣的做法讓民眾對於人工流產有錯誤的理解,並且忽略了一個事實--所有的胎兒都是存在於懷孕女性的身體裡面,而懷孕女性也試圖在屬於她們的社會環境中存活.編譯來源:TheConversation(2019.08.12)-------------------------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25
美FDA建議強化乳房植入物的風險警告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於本週三提出最新對乳房植入物的管理指南草案,為了改善與患者/使用者的溝通,建議製造商應詳細說明植入物可能引起的併發症,以及使用後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等情形.FDA對廠商提出最高層級的管理建議:必須在乳房植入物的外包裝上用黑框標示植入物的風險,包括無法終生使用、併發症的風險隨著時間而增加、與罕見淋巴癌的關聯,以及疼痛、記憶力減退等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為了回應許多女性抱怨在手術前沒有充分瞭解植入物的風險,需要獲得更多資訊和醫師進行有意義的對話.FDA提出知情同意檢核表範例,讓考慮使用植入物的人用來和醫師討論植入物的風險和益處.檢核表中羅列了植入物手術可能失敗的情況、使用植入物後的風險、後續健康追蹤的建議等內容.美國非營利國家健康研究中心的理事長DianaZuckerman從事植入物研究已有30年,她表示FDA此舉非常重要,但很擔心管理力道不足.因為指南是指導形式,沒有法律約束力,植入物製造商是否真正遵循取決於FDA施加的壓力.台灣對乳房植入物的管理呢?近年來,乳房植入物安全性不斷受到質疑,國際間有許多女性站出來訴說自己使用後的痛苦經驗,更有多起集體控告廠商的訴訟.為了讓考慮使用者得到完整的資訊,並追蹤使用者的健康情形與監測醫療器材風險,台灣女人連線不斷要求衛福部對乳房植入物等高風險醫療植入物建置"知情同意檢核表"及"使用者自動登錄制度".然而,主管機關卻以國內民風保守、侵犯個人隱私等離譜說詞來反對"使用者自動登錄制度",對知情同意檢核表也無任何積極作為.除了無視現行制度的不足,更缺乏政府應對使用國家核准醫材民眾健康負責的意識.編譯來源:U.S.FOOD&DRUG、TheWashingtonPost(2019.10.23)、CNN(2019.10.23)、STATNEWS(2019.10.23)、MedpageToday(2019.10.23)、HealthDay(2019.10.23)-------------------------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