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個是剖腹產
2018.10.17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個是剖腹產
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數量從2000年至2015年間幾乎翻了一倍-從所有出生人數的12%增加到21%。雖然低收入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婦女和兒童仍然無法獲得剖腹產以挽救生命,但這種手術在許多中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被過度使用。   當女性和新生兒發生併發症如出血、胎兒窘迫、高血壓疾病和異常嬰兒時,剖腹產是一項挽救生命的手術。但是,手術並非沒有風險,並且與未來生產時發生併發症有關。   據估計,10-15%的分娩在醫學上需要剖腹產因為併發症的憂慮或發生,這表明平均剖腹產率應該在這個水平之間。然而,研究作者指出,2015年有28%國家(47/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低於這個水平,63%國家(106/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高過,而至少有15個國家,剖腹產率超過40%。   Marleen Temmerman博士表示,懷孕和生產是正常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安全的。剖腹產率大大地增加主要發生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且多是非醫療目的的剖腹產,這讓人擔憂,因為剖腹產可能為母親和嬰兒帶來併發症和副作用。研究呼籲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院、贊助者、女性和家庭,只有在醫療需要時才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在發生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挽救生命,我們必須加強貧困地區的剖腹產可用性,但不應過度使用它們。   全球剖腹產使用的差異 研究分析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料庫的169個國家的數據,追蹤全球的剖腹產使用趨勢。從全球來看,2000年至2015年間,剖腹產的使用率每年增加3.7%—從2000年佔活產嬰兒的12%增加到2015年的21%。   而各地區之間的變化速度差異很大。南亞地區的使用增長最快。剖腹產在2000年未被充分利用,但到2015年被過度使用(從7.2%增加到18.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速度緩慢,剖腹產率一直很低(西非和中非的剖腹產率從3%增加到4.1%,在東部和南部非洲從4.6%增加到6.2%)。   在北美、西歐、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剖腹產繼續被過度使用,這些地區在2000年至2015年間,北美地區在15年間的剖腹產率從24.3%增加到32%,西歐從19.6%增加至26.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從32.3%增加至44.3%。英國從19.7%增加到26.2%。   在台灣,2004年剖腹產率為33.1%,2015年為35.9%。十幾年下來都在30%以上,且呈增長趨勢。   作者發現,剖腹產使用的全球增長歸因於在醫療院所出生的人數增加,佔增加的三分之二,及醫療院所傾向剖腹產的介入增高,佔增加的三分之一。   觀察剖腹產使用率較高的巴西和中國,作者發現大多數接受剖腹產手術的是低風險妊娠和以前曾有剖腹產的女性。在巴西,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低的女性剖腹產使用率較高(前者54.4%,後者19.4%)。   在2010 - 2015年出生人數最多的10個國家中,各地區之間的剖腹產的差異很大 - 例如,中國各省之間的差異介於4%至62%之間,印度國內的差異範圍是7%到49%。美國、孟加拉國和巴西的報告指出,全國超過25%的生產是剖腹產,這些國家的一些地區剖腹產的比例是其他地區的兩倍。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內也存在巨大差異。與貧窮婦女相比,最富有的婦女剖腹產約是前者的6倍,而在私人機構中剖腹產的比例是公共機構的1.6倍。研究作者認為,這反映出貧窮與郊區人口長年缺乏衛生資源及人力的問題。     與剖腹產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有關的危害 當出現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改善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的存活率,還可以降低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風險。然而,剖腹產對母親和嬰兒有短期和長期風險,沒有醫療原因下剖腹產沒有任何好處。婦女和兒童可能會受到傷害或死於手術,特別是在沒有足夠的設施、人力和醫療保健的情況下。   剖腹產後產婦死亡和殘疾的風險高於陰道生產。剖腹產的母親恢復較為複雜,並且剖腹產會導致子宮疤痕,這與出血、胎盤異常發育、異位妊娠、死產和未來懷孕的早產有關。作者表示,這些風險很小但是很嚴重,隨著越多女性剖腹產,每種風險都會增加。   有新的證據表明,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在出生時有不同的荷爾蒙、身體、細菌和醫療暴露,這可能會微妙地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況。雖然長期風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短期影響如免疫發展的變化,這會增加過敏和氣喘的風險,並改變腸道內的細菌。   解決過度使用剖腹產的問題 女性要求剖腹產的常見原因包括過去陰道產的負面經歷、對陰道產疼痛的恐懼或對骨盆底損傷、尿失禁、性功能降低等生產影響的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建議進一步研究放鬆訓練、生產培訓研討會、教育講座和製作小冊子,並與衛生專業人員會面,以促進支持性關係、合作和尊重。   對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而言,改善教育、指引和溝通以及第二意見政策(second-opinion policies)也可能有助於解決諸如產婦要求、剖腹產的便利性和經濟誘因及對訴訟的恐懼等影響。特別是,在某些地區,剖腹產被視為具有保護性,如果生產中發生併發症,相較於陰道產,剖腹產的醫生較不太可能被起訴。因此,年輕的醫生正在成為剖腹產的專家,同時他們對陰道生產的能力失去信心。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於聲明稿中提出六項降低剖腹產率的建議,包括:告知婦女剖腹產的益處和風險,讓剖腹產與陰道產的費用於私立與公立醫院都一樣及確保醫院公佈其年度剖腹產率等。全世界剖腹產率驚人地增加,醫學專業本身無法扭轉這一趨勢,必須與政府機構、醫療保險業和婦女聯合行動,以停止非必要的剖腹產及提供女性與家庭最適合的產科照護。   對這份系列研究的評論指出,目前尚未解決的是當女性選擇剖腹產與醫療指令相左時,發生衝突的問題。雖然研究表示女性的要求並非讓剖腹產過度使用增加的主要推力,但是降低剖腹產率的努力不論如何都要尊重女性選擇其生產方式的權利。英國NICE指引指出,女性若希望剖腹產,她應被提供計劃性的剖腹產手術。不過指引同時點出,醫師可以拒絕提供,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也鼓勵在女性未提出剖腹產要求時避免使用剖腹產。而在台灣,政府雖然沒有限制女性選擇剖腹產,但是非醫療原因的剖腹產必須自費。希望這份系列研究能引發更多討論及研究來實踐降低剖腹產率使用。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0.11) * _Global epidemiology of use of and disparities in caesarean sections. _The Lancet Vol 392, Issue 10155, P1341-1348, Oct. 13, 2018.      
+ read more
產婦何時用力推產?
2018.10.16
產婦何時用力推產?
女性在分娩時都會依醫師指示,用力將胎兒推擠出子宮(推產)。但是女人應該何時開始推產?以及推產的時機是否會增加剖腹產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許多婦產科醫師建議,產婦在子宮頸完全開就馬上開始推產,而其他人則建議等到覺得有推擠產衝動時。目前為止,過去有相關研究,但只有少數參與的病人,結果常常互相矛盾而無定論。因此,尚未有決定性的證據指出那種方式對母親和嬰兒比較好。   日前,一項多個中心的研究,超過2,400位第一次懷孕的婦女顯示推擠的時機,並不影響婦女是否陰道產或剖腹產。然而婦女延遲推產會經歷較長的分娩,因而有較高風險的嚴重性產後流血和感染,初生嬰兒也較可能有敗血症。   華盛頓大學的醫師Cahill 指出,婦產科醫師有自己喜歡的某種方法,但是並無有力的證據支持任何一個,此發現可能會改變許多婦產科醫師處理分娩的方式。   研究進行及結果 這個研究中的婦女至少有孕37週,都做了無痛分娩。子宮頸完全擴張至10公分時,表示第二產程開始,婦女隨機被指定立即推產或延遲60分鐘以後才推擠。   立即推產的組群陰道產有85.9%,而延遲推產的有86.5%,兩者的差異在統計上意義不大。然而立即推產的組群裏,明顯感染和分娩後大量流血的比例較少。在感染方面,立即推產的有6.7%,延遲的有9.1%;產後嚴重流血方面,立即的有2.3%,延遲的有4%。   立即推產的婦女,在第二產程的時間比延遲的平均少了30分鐘。   雖然數目小,然而立即推產組群出生的嬰兒經歴較少比例的敗血症3.2%,延遲組的有4.4%。   Cahill醫師指出,分娩時的推產在體能上很吃力也很強烈。婦女期待婦產科醫師的指導,給予她們與嬰兒最好的照顧。我們的發現可引導醫師們在分娩的第二產程有更佳的處理方法,俾使母子都有最佳健康。這表示要避免延遲推產,因為那會使的分娩時間更長且對母子有較高健康的風險。   這項研究由國家衞生組織(NIH)資助,發表在十月九號美國醫學協會的期刊JAMA。   編譯來源:Eurealert(2018.10.09)        
+ read more
男人生育力 長短見真章?!
2018.10.15
男人生育力 長短見真章?!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男人陰莖的長短與生育能力有關。相較於生育功能正常的男性,有生育問題的男性,陰莖勃起時長度大約短了三分之一英吋(約0.9公分),這是第一個將陰莖長度與生育能力聯繫起來的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4年至2017年間815名18歲至59歲男性的數據,參與者進行陰莖拉伸長度的測試,測量近似勃起時的陰莖長度。研究也將男性的年齡、體重和種族因素納入考量。   根據研究資料,有生育問題的男性,陰莖平均長度為4.92英吋(約12.5公分),而生育功能正常的男性,平均長度為5.27英吋(約13.4公分)   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主持人Austen Slade博士表示,這並不是驚人的差異,但卻有顯著的統計意義。陰莖長度是否可以預測更嚴重的不孕症,還有待確認。   Slade博士補充,陰莖長度較短可能暗示生育問題,但目前沒什麼可擔心的,陰莖較短的男性不需要擔心生育問題。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此研究提出的陰莖長度與生育能力雖有顯著的統計意義,但並不代表其因果關係,不需為此焦慮。   男性陰莖長度的研究 2017年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美國男性覺得最小尺寸的保險套6.69英吋(約17公分),對他們而言太大了,套不緊。因為根據印地安納大學的研的調查,男性陰莖平均長度是5.57英吋(約14.1公分),比標準保險套的尺大約少了1英吋(2.5公分)。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18.10.07)        
+ read more
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2018.10.12
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來自布萊頓與薩塞克斯醫學院的研究者,調查了在Google搜尋中,使用「隆乳手術」為關鍵字所找到前200個網站。結果有74%的結果來自整容手術提供者的網站,其次是價格比較網站(6%)。研究強調整形外科醫師需要製定網站提供的訊息指南,以提供隆乳手術的完整訊息。   隨著網路訊息的便利使用,許多女性透過網路獲取有關手術的訊息,包括手術類型、費用與可能的副作用等。   研究怎麼說 主持研究的Ghezzi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整型手術提供者的網站未能提供完整的訊息。他們提供了關於手術本身的充分訊息,平均說來大概提到手術的五個面向,例如使用的麻醉劑、切口的位置和植入物的類型。然而,只有25%報告了手術費用或隆乳手術不是永久性的事實,更只有20%披露了使用乳房植入物可能的潛在侷限。   這些網站也很難告知隆乳手術可能有許多潛在併發症的風險,如感染、植入物破裂和包膜攣縮等。網站中,平均只提到一項併發症。   最少提到的併發症是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大約只有33%的網站提及)或特定類型淋巴癌的風險(10%的網站提及)。   Ghezzi教授補充,不完整的訊息可能是患者對手術不滿意、提出投訴甚至訴訟的原因。   台灣的情形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的觀察,台灣網站所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也是來自手術提供者。內容多偏重施術效果,對相關風險避重就輕。更有誇大療效、甚至違法販賣手術療程的情形。例如,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召開記者會,提出廠商販賣陰道雷射手術,宣稱有「陰道回春」的效果,。而這些設備在食藥署的核准的使用內容,並沒有陰道整型、治療陰道不適等適應症。美國食藥署更指出「陰道回春」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民眾若有手術需求,應與醫師討論,並在進行療程前評估相關效益與風險,別輕易讓自己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8.09.28)        
+ read more
蟲蟲危機:男性尋求治療增7倍
2018.10.12
蟲蟲危機:男性尋求治療增7倍
男性不孕危機不容忽視!   過去15年接受不孕症治療的男性增加了700%。他們的精液品質正在急劇下降。    相較於女性生育力下降多歸於社會因素:生涯規劃、托育品質等問題,男性生育力降低純粹為生理因素可能是更大的隱憂。   新的研究分析了2002年至2017年間美國和西班牙兩個主要生育中心的精液樣本。他們發現尋求治療的男性人數增加了7倍,從8,000人增加到60,000人。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有生育問題的男性中,精液質量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男性的精子數量低到需要體外受精的技術才有機會繁衍後代;同時,精子數量正常的男性人數則下降了。   研究人員Ashley Tiegs博士表示,精子質量的下降很可能是吸菸、壓力、肥胖和暴露於塑料中的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造成的。這項研究呼應了2017年以色列和美國的學者發表的一篇驚人的研究結果。該研究顯示,過去40年來,生活在西方國家的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59.3%。    Tiegs博士指出,新的研究是第一個關注難以生育的男性,而不是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因此有更準確的證據顯示,男性生育問題應被關注,這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   2017年的研究問題是研究人員沒有考慮活躍精子的總數。活躍精子總數更能預測懷孕的結果,且被發現跟胚胎發展有關。新研究想知道活動精子總數是否受到影響,如果它正在下降,那麼其影響是什麼?   研究的數據 活躍精子總數超過2000萬(每毫米精液)被認為是正常的。低於1500萬的人可能需要生殖治療,但他們需要的治療取決於他們的精子數量有多少。對於那些活躍精子總數在500萬到1500萬之間的人來說,人工受精就可以了,而那些計數在0到500萬之間的人則需要人體外受精才比較有機會。     研究數據顯示,活躍精子數量低於1500萬的男性人數飆升,而正常水平—即超過1500萬的男性人數穩定下降。自2002年以來,這兩家診所的男性患者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人數下降。曾經,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男性佔不孕症患者的85%,僅僅15年後,變成佔79%,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精子數量低得多的男性人數正在攀升。這意味著與男性相關的體外受精的案例將飆升。Tiegs博士表示,他們沒想到,精子數量下降的趨勢有真正的治療意義。        為什麼精子數量會下降 儘管男性年齡確實影響了男性的生育能力,但這被排除了。在16年中,接受生育治療的男性的平均年齡幾乎完全相同(36歲±12個月)。   精子數量下降很可能是由環境因素驅動的,包括飲食不良、吸菸、肥胖和接觸塑料。研究支持許多其他文獻,顯示塑料、吸菸和肥胖等環境因素是重要的。我們知道肥胖比率正在上升,確實會影響精子質量。肥胖不僅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它也會影響後代。    這項研究涉及兩大洲,這表明這個問題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應分析其他國家的人口狀況,以了解每個國家的環境影響因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7)        
+ read more
阿司匹靈減少卵巢癌和肝癌的風險
2018.10.11
阿司匹靈減少卵巢癌和肝癌的風險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阿司匹靈可以降低癌症的風險,日前,發表在JAMA癌症期刊兩個新的研究──檢視各種劑量的阿司匹靈和不同的癌症風險的關係,增加了更多的證據顯示這個藥物有助於減低癌症風險。   降低卵巢癌風險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婦科癌,主要是缺少能夠早期測知的方法。專家認為發炎是卵巢癌形成的重要關鍵,排卵期的局部性發炎可能是因素之一。阿司匹靈可以減少發炎,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分析「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近20萬女性的資料,研究者發現:婦女規律性服用低劑量(100毫克以下)的阿司匹靈,其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和未服用者比較起來少了23%。   這項研究和之前的不同在於分析出阿司匹靈劑量和降低卵巢癌風險的效益。研究者發現,低劑量可以減少風險,而標準劑量則無。而且每個星期逐漸増加使用和劑量服用的持續時間有明顯的正面趨勢。   相反的,長期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一週10顆以上,如布洛芬、萘普生,則和卵巢癌風險的增加相關。   降低肝癌的風險 根據「護理師健康研究」及「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的資料,追蹤研究每週兩次長期服用阿司匹靈標準劑量(325毫克)的結果,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風險減少了49%,服用五年以上,風險降低59%。但停藥後,其效果會逐漸減退,停藥8年後,這種益處就消失了。服用阿司匹靈的時間越長,和降低肝癌風險有明顯的相關,特別是一週服用超過1.5粒以上標準劑量。   專家指出,長期服用阿司匹靈可能必要,因為肝癌的發展也是經過很多年。阿司匹靈可以延遲或預防發炎或肝硬化,在癌症初期或甚至未發生前就開始作用。專家也發現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和肝癌風險無相關。     改變臨床實務 這一對研究的發表正值其他的研究質疑阿司匹靈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角色(2015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支持低劑量的阿司匹靈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大腸癌),因此是否影響研究結果的接受度?   「希望之城癌症醫院」的醫師認為這是目前服用阿司匹靈以減低肝癌風險的最強證據,足以開始改變臨床的診療。但也謹言在推薦阿司匹靈時,須考量風險和效益的比例,特別是慢性肝病有失血的風險。要完全達到阿司匹靈防癌的可能性,必須對劑量、持續時間和機制有較好的了解。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8.10.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