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8.10.10
研究首證:多喝水有助減少尿道感染!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對於那些患有復發性尿道感染的女性來說,水確實是預防這種讓人疼痛的感染的最佳方法。
五位年輕女性就有一位經常膀胱感染,而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膀胱感染。 也許是因為它們如此常見,有很多關於在居治療和預防尿道感染的迷思,如在性行為後小便以預防感染或喝蔓越莓汁來去除感染等。不過,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保持水分可以將膀胱感染的風險降低近一半。
這對全世界數百萬經常與尿道感染打交道的女性來說是個好消息。目前,許多醫生建議那些常在性交後有尿道感染的人在性交前服用抗生素。但這可能會對人們來說是昂貴的,甚至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補充水分效果要便宜得多,還且還能促進一般的健康。這是一項關於行為改變對複發性尿道感染風險的影響的試驗。有鑑於抗生素耐藥性普遍存在的當下,這項研究結果非常重要。
第一份多喝水有助降低尿道感染的臨床試驗
研究作者Thomas
Hooton博士表示,長期以來,女性多被建議在性行為後小便,據稱是為了幫助排出泌尿道細菌。而為了準備清除所有細菌,女性會被建議一直喝大量的水。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增加的飲水量有助於清除細菌並降低復發性尿道感染的風險,但沒有科學實證顯示水的這種有益效果。Thomas
Hooton和他的團隊發表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改變了這一點。
他們研究了歐洲140名停經前婦女,她們都患有復發性尿道感染。這些女性習慣於飲用少於6杯水(約1360毫升),這表明她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水分。而在為期12個月的研究中,科學家讓這些女性的飲水量增加,這樣她們每天至少會喝1360毫升的水。
臨床試驗的結果
他們發現那些喝更多水的女性罹患尿道感染的風險要小得多。事實上,飲水量較少的女性在一年中的膀胱感染幾乎是飲水量較多的女性的2倍。飲水量較少的女性的平均感染頻率約為3.2次,而那些每天喝6杯水或以上的人的感染頻率為1.7次。
Thomas
Hooton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即每天增加飲水量可以減少尿道感染的頻率。 對於結果的解釋,研究表示長者的智慧可能是正確的,即可能是透過大量排尿來達到沖掉細菌、減少尿道感染的效果。但可能還有其他影響是我們不知道的。
過去缺乏臨床試驗的可能原因
Hooton博士指出,過去缺乏多喝水有助降低尿道感染的臨床證據,部分原因可能是這樣的研究無法帶來經濟利益。研究顯示,像抗生素這類藥物會使患者買更多藥,這能讓藥廠賺更多錢。而有些醫師能透過多開這類藥物來賺取回扣,因此便宜或免費的預防方法並不吸引藥廠及部分醫師。
那麼誰能因為研究受益?
Hooton博士表示,你可以把它提交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但研究不太可能得到資助。這項研究是由「Danone
Research」所資助,「Danone
Research」是銷售11種品牌的瓶裝水的公司。Hooton博士強調,研究結論並沒有認為「Danone
Research」銷售的瓶裝水是有效的原因,沒有理由認為自來水不會那麼有效,重要的是水本身。
這對全世界數百萬經常與尿道感染打交道的女性來說是個好消息。目前,許多醫生建議那些常在性交後有尿道感染的人在性交前服用抗生素。但這可能會對人們來說是昂貴的,甚至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1)
+ read more

2018.10.09
香腸、漢堡增加乳癌風險?!
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漢堡肉、香腸等加工過的肉類可能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加工過的肉是經過鹽醃、醃製、發酵、燻製或混合製成的肉類,用於製作香腸、熱狗、培根、火腿和鹹牛肉等。 加工過的肉長期以來與胰臟、前列腺和腸道的其他癌症有關,這項哈佛大學的研究是首次顯示出與乳癌有關的研究。
研究分析了過去28項相關研究,包括13項涵蓋1,133,110名婦女關於紅肉的研究,其中有33,493名婦女(3%)患有乳癌;另外15項研究是涵蓋了1,254,452名婦女關於加工肉類的研究,其中37,070名(3%)被診斷患有乳癌。研究說明,飲食內容是透過食物頻率問卷來評估的。
研究發現,攝取加工肉類與乳癌風險增加9%有關,而紅肉或未加工的肉類攝取量與疾病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的Maryam
Farvid博士表示,減少加工肉類似乎有利於預防乳癌。
讓加工肉類呈現粉紅色的食品添加劑「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可能是增加乳癌風險的原因;而加工肉類所含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和一種來自動物蛋白質的鐵也可能與風險增加有關。
Farvid博士表示,過去關於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取與乳癌風險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鑑於國際上乳癌發病率和趨勢的差異,找出生活中可改變的乳癌風險因子被廣泛認為是減少乳癌的一種手段。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紅肉與乳癌風險沒有顯著相關,但過去它被假設為某些癌症的重要風險因子,並且紅肉也是動物脂肪、血紅素鐵和化學致癌物質的來源,這些物質可能在烹飪和/或加工過程累積於人體中。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結論是,紅肉的攝取「可能是人類致癌物」,而加工肉被歸類為「對人類具有致癌性」。
不過,推廣紅肉攝取的組織「肉類諮詢小組(The Meat
Advisory
Panel)」指出,該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提供任何因果關係。它的發言人,卡迪夫大學神經生物學榮譽教授羅伯特皮卡德說,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但「沒有單一的食品可以導致癌症」。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2)
+ read more

2018.10.08
香蕉助排便還是使人便秘?
誰不喜歡吃香蕉?這是一種易於抓取及食用的水果,並且它也因其口味和許多健康益處而受到稱讚。不過,香蕉是助排便,還是會使人便秘,是許多人爭論的焦點。
香蕉含豐富營養物質,例如:它含有對維持血壓很重要的鉀;是天然的抗酸劑,能舒緩胃部不適等。而香蕉所含的纖維能保護腸道內壁,同時也是腸胃中健康細菌的食物,並且纖維有助於排除結腸中的毒素,利於緩解便秘。
根據營養師Ritu
Arora的說法,成熟的香蕉改善了腸道綜合症,讓小腸中的微絨毛更好地發揮作用,進一步幫助消化和緩解便秘。不過,香蕉並不會神奇地治療便秘。
既然香蕉能緩解便秘,那麼為什麼有人認為香蕉會使人便秘?答案可能跟香蕉是否成熟有關。
成熟與未成熟的香蕉
未成熟的香蕉(綠色)可能會導致便秘,因為它們含有高水平的抗解澱粉(resistant
starch),這對身體來說很難消化。當有人患有腹瀉時,未成熟的香蕉效果最好。
隨著香蕉成熟,抗解澱粉的量減少並轉化為糖。成熟的香蕉纖維含量相對較高,這是為什麼長期以來香蕉被稱可以預防和緩解便秘的原因。纖維會吸水,幫助大便輕鬆通過。
成熟和未成熟的香蕉用於不同目的。當有人患有腹瀉時,未成熟的香蕉效果最好,而成熟的香蕉能緩解便秘。
每天吃一根香蕉是好的,但不應過量。此外,香蕉含有大量的天然糖,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食用前諮詢糖尿病專家。
編譯來源:Food.NDTV(2018.09.11)
+ read more

2018.10.08
避孕停看聽
近日新聞報導,一名女大生因避孕知識不足,一個月內服用3次事後避孕藥,導致其異常出血、兩個多月月經都沒來,並有噁心、嘔吐、腹痛等。
其實,事後避孕藥是緊急措施,並且對女性身體負擔較大,應在性行為之前準備其他避孕方法,如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等。了解這些避孕方式,才能在享受親密時避孕或避病。
認識避孕方法
避孕方法有哪些?
性對於人類而言,已不再單純地只是為了繁衍後代而已了。人類為了能夠享受性愛又不受懷孕之勞,在避孕方式上將想像力與創造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閱讀更多)
口服避孕藥十大副作用
由於用途廣泛,口服避孕藥使用率將會增加,因此女性必須知道避孕藥的相關知識,包括用途、副作用、注意事項等,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閱讀更多)
認識子宮內避孕器
每一種避孕方法都有優缺點,失敗率也各不相同,子宮內避孕器的優缺點又是什麼呢?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的禁忌與副作用
女性一生中可能會有一些需要使用緊急避孕方法的時候,將簡單介紹事後避孕藥及其禁忌與副作用。
(閱讀更多)
-------------------------
避孕觀念
不套不做
要防止懷孕的方法或許有很多種,但要同時防止懷孕、性病及愛滋病,使能「畢其功於一役」的方法卻只有一種,那就是使用保險套。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要醫師開藥才可以取得?
在台灣,事後緊急避孕藥(事後避孕藥)是處方藥,即妳需要找醫師為妳開立處方箋,才能取藥。在國際間如美國、法國、英國、澳洲等將事後緊急避孕藥放寬為非處方藥,但是部分國家有年齡限制。台灣是否也要順應這樣的趨勢?讓我們積極地來思考。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的思考理路
食藥署於2016年12月公告將「緊急事後避孕藥」由處方藥變更為指示藥的說明。面對一項政策的施行或改變,我們需要思考其對社會產生的效應。
(閱讀更多)
+ read more
/20170801120854_breast implants1.jpg)
2018.10.05
美國FDA對隆乳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看法
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報導,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接受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女性發生乾燥綜合症、硬皮症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明顯比一般人高。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非常謹慎地發表了聲明。
Binita
Ashar博士在聲明中表示,這份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明顯的缺陷、研究數據不一致,以及潛在的偏見。因為這些侷限,雖然尊重研究結果,但並不同意,請研究人員謹慎對待這些結論。Ashar博士表示,FDA仍然認為,目前的科學證據並不能證明乳房植入物與結締組織疾病之間存在關聯。
研究作者Mark
Clemens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旨在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對乳房植入手術常見與罕見併發症的現實情形。即使是罕見的併發症,如果醫生一無所知,就永遠不會知道該如何防範。
Clemens博士說,我尊重FDA的態度,基本上FDA承認這份研究發現了關聯,但因為研究的侷限,對此保持開放態度。2016年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針對使用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女性做長期健康評估,FDA同樣承認了這份研究,但卻不能說植入物與研究所發現的併發症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Clemens博士補充,國家乳房植入登記處(National Breast
Implant
Registry)將於10月上線,而FDA進行中的國家健康評估系統(NEST)目的在獲取訊息以進一步瞭解乳房植入物。FDA將繼續研究,獲得有關乳房植入物長期安全的更多信息。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18.09.19)
+ read more

2018.10.04
青少女人工流產由法院判准,好嗎?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18歲以下未獲父母同意、試圖走法律途徑,由法官判准人工流產的青少女,經常會遇到一連串羞辱、負擔和不可預測的障礙。
目前,美國有37個州要求未成年接受人工流產要獲得父母同意,台灣也是如此。此份研究是德州人工流產政策評估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青少女尋求人工流產走司法途徑經歷的研究。研究指出,司法途徑的過程是另一種對青少女的懲罰形式。
研究人員對20名年齡在16-19歲之間的青少女進行了採訪,了解他們試圖獲得合法人工流產的經歷。受訪者在上法庭時年齡為16-17歲。許多人經歷過家庭創傷,如藥物濫用等不良童年經歷,他們也擔憂若告訴父母他們決定尋求人工流產會有安全疑慮。
不友善的司法環境
當他們開始司法過程,他們面臨更多的障礙。單單是要抵達到法院的交通有時就很困難。而當他們進入法院時,他們面臨著經常無法預測的狀況,如:被坐在房間裡的刑事被告嚇到等。有時,法官會要求受訪者提供詳細的性史,受訪者必須在多名法庭工作人員在場下進行解釋,其中還包括一名記錄聽證會的法庭記者。
意識形態的偏頗
每位青少女都獲得法院指定的訴訟監護人,其角色是以青少女的最佳利益行事。受訪者中有四位的訴訟監護人是教堂的牧師或執事。一位受訪者回憶起她的訴訟監護人告訴她,人工流產從來不是正確選擇,並且該位訴訟監護人還將收養機構的工作人員帶到法庭,違反受訪者的匿名性,並讓她受到更多批判。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法官並沒有掩飾他們個人不贊成青少女尋求人工流產的決定。有時他們完全否決青少女尋求人工流產的請求。一些法官和訴訟監護人根據他們個人對人工流產的看法來判定。多名受訪者在描述聽審過程時哭泣,並表示他們即使在事過數月後仍會想起這些事。
懲罰性的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過程本身就像是因為性行為、懷孕和想要人工流產而受到懲罰。支持父母或司法應參與青少女尋求人工流產過程的人聲稱,他們保護青少女免受人工流產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後果,但研究結果顯示,司法過程本身會因過程中的不可預測性、羞辱和羞恥而導致情緒傷害。
Coleman-Minahan表示,德州正在發生這種情況,意味著可能也會發生在具有類似法律的州。在考慮強制父母和司法參與前應權衡所有這些調查結果,各國應該考慮聲稱要保護青少女而制定的政策的實際後果。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9.0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