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7.11.09
僅補充AB乳酸菌有用嗎?
補充益生菌(prbiotics)如AB乳酸菌,想要以好菌取代壞菌而使腸道消化健康正常,在近幾年非常普遍。然而現在有位受尊重的微生物學者警告,只補充這些友善細菌並不能有足夠數量到達腸道去殺死有害的細菌。
研究顯示我們的腸道健康和一些身體狀況,如肥胖、憂鬱、多重硬化及風濕性關節炎有關。這說明了為何全球的益生菌市場在五年內會超過六百三十億美元。然而科州大學微生物/病理教授Ian
Orme堅持地認「補充益生菌有益健康」所依據的是不可靠的科學。
研究指出益生菌是會壞死的,
高溫和胃酸會使它在被消化前壞死而失去效用。300億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聽起來不錯,
可是在通過胃酸之後,
只有43個存活,換句話說這43個細菌想客氣地向計約百萬的壞厭氧菌說請你走開—別開玩笑了。
一個去年哥本哈根大學所發表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和沒補充者腸道細菌並無差別。補充者這組所試的七種產品通常是加在乳品飲料、餅乾、粉包或膠囊。
另一四月多倫多大學所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優酪乳並不含足夠的益生菌以達到臨床實驗的健康效果。然而,亦有很多的研究支持益生菌的健康效用。
所以,如何讓在腸道裡碩果僅存的益生菌快快滋長以抗既有的壞菌,是很重要的。Orme教授指出,補充合生元(synbiotics)才是道理。所謂的合生元是將益生菌加上益生素(prebiotics)
,一起作用相得益彰。所謂的益生素是指益生菌的食物,一種我們不會消化的纖維類,最常見的是寡糖,富存在大蒜﹑洋蔥﹑牛蒡﹑蘆筍﹑黃豆等食物中。它進入我們的食道,滋養腸道內益生菌,促進其增長,抑制壞菌的生長。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合生元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並不廣為一般人所知。所以當你補充益生菌時,一定要看它們是否有添加寡醣或另外搭配寡醣的攝取。但是不論有無益生素的添加,我們平時都要多多攝取富含益生素的食物,滋養常內既存的益生菌。
編譯來源:Mail Online (23 August 2017)
+ read more

2017.11.09
試管嬰兒─受精卵植入一個最好!
人工生殖技術所費不貲,許多女性為了省錢及增加受孕機會,會植入多個受精卵。不過新的大型研究指出,只植入一個受精卵可以增加兩倍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體外受精的技術始於1970年代,傳統的體外受精需要將卵子立即與精子結合,並植入子宮。隨著冷凍技術發展,冷凍卵子不需像新鮮卵子需須立即處理,而是可以保存多年,解凍後馬上就能受精。許多女性為了專注在職場上,同時又希望能保存卵子的健康,越來越來多女性湧進生殖中心冷凍卵子。
由於這項技術在2013年以前仍是實驗性的程序,因此尚未有任何資料能證實冷凍卵子跟新鮮卵子的效果一樣。為了瞭解兩種生殖技術的效果,科羅拉多大學及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比較對象為2012-2014年間接受體外授精的3萬名民眾。
結果發現,新鮮卵子與冷凍卵子成功生下活嬰的機會相似,但是新鮮卵子的生殖程序較常出現一次植入2個或3個胚胎的情形,導致多胎妊娠的發生率較高。研究表示,多胎妊娠會增加母親及胎兒的併發症風險,包括生出早產兒及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等。為了降低干擾人工生殖效果的因素,只植入一個胚胎將增加2倍的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研究表示,女性可能因為生殖技術昂貴,為了增加成功機會而傾向於一次植入一個以上受精卵。再者,生殖中心或診所之間有競爭關係,因此會為了增加受孕機會而驅使醫師植入較多受精卵到子宮。雖然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指引建議一次只植入一個受精卵,但新鮮卵子及冷凍卵子發生多胎妊程的比率仍然各有22.5%及31.9%。研究作者Alex
Polotsky博士建議準父母及醫師將目光放遠,以生出活嬰為目標,因為單單追求受孕是不足夠的。
在台灣,目前以植入2個受精卵或胚胎的活產率最佳。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01)、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7.11.01)
+ read more

2017.11.08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懷孕或生產對於女性健康或壽命的影響在醫療體系裡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懷孕或分娩會消耗女人的身心健康;有人認為生育小孩能降低女性早逝的風險。
不孕婦女沒有生產的健康困擾,但是專家認為不孕是另一個潛在健康問題的前兆,這個潛在的健康問題將會使得女性的整體健康惡化。日前,一項研究分析了近8萬位女性的健康紀錄,結果支持了這個論點:不孕可能是某種賀爾蒙問題的跡象,而這種賀爾蒙問題,提高了女性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為年齡介乎55至74歲的女性。研究人員追蹤她們在1992年至2001年之間的健康狀況,包括死亡原因。若女性參與者無法自然受孕超過一年,即會被歸類為不孕。在這13年的研究期間,11,006名女性為不孕,大約佔總數的14.5%。研究結束時,大多數女性還活著,已過世女性的平均年齡為74歲。總體來說,不孕女性死亡的機率比有生育小孩的女性高出10%,而不孕與卵巢癌或子宮癌的發生率無關。同時,不孕的女性因內分泌相關疾病而死亡的風險較高—儘管糖尿病的發生率相似,死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出70%,而死於乳癌的風險則高出43%。
研究主要作者─賓州大學的Natalie
Stentz博士表示,目前針對男性不孕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已有諸多著墨,但是針對女性生育能力和健康之間的相關性,還尚未被嚴謹地研究。而這項研究帶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孕本身,還是另一個易導致不孕的潛在健康問題,造成疾病死亡的風險提高?
這項研究意味著,不孕的診斷史的確與女性的終生健康息息相關—從未生育過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風險都有增加。而女性在她生命的某個階段生孩子,對健康會有保護的作用。這個發現為不孕的女性在檢查或預防醫學上的管理,提供了其他可能的機會。
有一『返老還童』的假說:一個女人僅僅只要懷孕,就可能會降低罹患惡性
腫瘤和長期疾病的風險。「異種共生」(parabiosis)理論提供了為何懷孕可以保護女性健康可能的解釋,亦即與極為年輕的有機體—也就是正在增長的胎兒,共享血液,能使母親「返老還童」。
ASRM的主席Richard J.
Paulson醫師表示,這是一項有趣且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然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協助我們理解,是否存在某種潛在的健康問題導致女性在適合生育的時期不孕,而在她的生命晚期,使她罹患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同時,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是否針對不孕症的治療,也可用來降低這類晚期疾病發生的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不孕婦女的探討,其結論不能直接引用在健康但選擇不生育的婦女身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Online 30th Oct.
2017、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年會 (October 28, 2017 - November
1, 2017)
+ read more

2017.11.07
注射肉毒桿菌維持髮型?
台灣女人健康網於上週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擴大肉毒桿菌的核准注射範圍,由原先的魚尾紋與皺眉紋,擴大至額前抬頭紋。除了消除皺紋,肉毒桿菌也被使用來維持髮型的乾爽,防止在運動時的出汗。皮膚科醫生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Blotox」,以表達將神經蛋白質注入頭皮,透過抑制汗腺而達成效用。
根據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ASPS)的最新數據,每年約有700多萬美國人接受注射肉毒桿菌,花費約26億美元。除了臉部注射,也有腋下、頸部、胃部和頭皮等未經批准的注射,以處理許多症狀,包括過度出汗和頸部疼痛等。
Blotox係透過肉毒桿菌的注射,停止神經末梢和汗腺之間的所有溝通,結果導致汗腺長時間未得到流汗的信號。用於治療腋下、手、腳等身體部位或臉部的多汗症(過度出汗)時,會進行約15-20次注射。然而,頭皮的面積相對更大,在酒精消毒後,醫師會從頭皮的任何一處進行100-200次注射。
肉毒桿菌注射的潛在副作用包括:注射時的疼痛以及其後的發紅或瘙癢;注射後的噁心、頭痛和潮熱;身體的另一部分出現多汗以彌補治療區域,稱為補償性出汗;治療區域周圍肌肉無力等
紐約皮膚科醫生Michelle
Henry說,有一些病人因為不想破壞髮型,而選擇不去運動,Blotox對想要維持外型並獲得健康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也大大減少頭髮毛躁的現象,不必頻繁地洗頭。Cindy
Bae醫師對雜誌表示:他們不會有過多出汗,所以他們的髮型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他們的頭髮也不會感覺或者看起來那麼油膩。
臨床主任David
Eccleston表示,大家都知道捲髮會因為潮濕而變得更糟,或是自然捲燙直後暴露在潮濕中,也會回到自然捲的狀態。水分會影響氫鍵,是直接控制個人頭髮的捲曲程度的主因。肉毒桿菌透過阻斷個體汗腺的神經衝動以停止出汗。使用在頭皮上時,減少了出汗,從而減少了被燙直的頭髮恢復到捲曲的狀態。可以說是延長髮型吹直的效果,除非那個人剛好被雨淋濕了!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31)
+ read more

2017.11.06
喉嚨痛要吃冰還是喝熱飲比較好?
隨著時序進入寒冷的季節,喉嚨痛可能開始干擾人們的生活。醫師常提醒喉嚨痛不要吃冰,但為何仍有人分享吃冰淇淋能緩解喉嚨不適?到底我們要喝熱飲還是吃冰淇淋來緩解疼痛?
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和細菌,但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其實是免疫系統所致。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不斷在體內巡邏,尋找病毒和細菌,一旦發現病毒或細菌,巨噬細胞會釋放免疫分子,開始對抗這些微生物。過程中,兩種免疫分子「緩激肽(bradykinin)」及「PGE2」會刺激喉嚨的末梢神經,這就是引起喉嚨痛的原因。
感冒專家Ron
Eccles指出,吃冰棒能緩解喉嚨痛,原因是冰能夠降低喉嚨末梢神經的溫度,進而減少了疼痛的神經訊號。此外,冰可能可以活化某種能緩解疼痛的受器,(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in 8),帶來緩解效果。
而對於熱飲的效果,Ron
Eccles表示,當我們喝飲料時唾液會增加及帶來潤滑效果,因此對喉嚨痛也是有幫助的。人們喉嚨痛時傾向喝熱飲而非冷飲,是因為熱飲能使人分泌更多唾液且喉嚨所感受到的熱感提供了較明顯的緩解效果。他對30位患者進行實驗,這些人表示熱飲為喉嚨痛帶來立即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緩解效果。Ron
Eccles認為,緩解喉嚨痛最佳的方法是喝熱的甜飲,因為這可能刺激腦部產生較多止痛的化學物質,同時又有熱帶來的緩解作用。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0.27)
+ read more

2017.11.03
多吃大豆有益心臟?美食藥局昨是今非
一直以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研究指出大豆蛋白質能降低膽固醇,因此核准廠商於大豆製品上宣稱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不過,最近的研究不再發現大豆製品與心血管健康有明確的關聯性,因此美食藥局擬要求廠商移除這項宣稱。
1999年美食藥局核准廠商宣稱大豆製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但2005年美國健康照護研究及品質機構的研究顯示大豆蛋白質對壞膽固醇影響很小,使美食藥局於2007年重新評估這項宣稱的真實性。
2017年10月30日食藥局表示,根據評估結果,大豆蛋白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無法符合政府「認證的健康主張
(authorized health
claim)」所需的嚴謹標準,因此公告此宣稱背後的證據並不一致且無法證實宣稱的真實性。
但是,還需進一步討論法規通過後廠商是否可以宣稱科學證據標準較低的「合格健康主張(qualified
health
claim)」。在正式修法前將蒐集各方意見,修法後,預估廠商要花37萬至86萬美元重新製作其產品標示。
美國心臟學會表示,他們早在2008年就向食藥局提出大豆蛋白質或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對心血管健康的直接益處相當微小。此外,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並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或「認證的健康主張」的意涵及差異,更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背後的科學證據有限且品質不一,呼籲政府不要核准廠商宣稱產品有「合格的健康主張」。
面對新的政策方向,廠商表示反對,指出包含加拿大在內有12個國家都核准廠商宣稱豆類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並表示將在政府蒐集公眾意見期間表達反對的立場。消費者權益促進團體則樂見這個新政策,認為過去的研究錯誤地解釋豆製品對膽固醇的影響。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營養學家Bonnie
Liebman表示,一個人可以因為大豆製品取代了紅肉而獲得健康益處,但這個好處是因為少吃紅肉而非大豆製品的緣故。
編譯來源:STAT(2017.10.30)、Daily Mail(2017.10.3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