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網路是增加青少年高血壓風險的原因?
2015.10.14
網路是增加青少年高血壓風險的原因?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網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物,與同儕互動、休閒娛樂都仰賴網路。不過,近日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花費過多時間使用網路的青少年較可能有不健康的體重增加,最終將導致較高的高血壓風險。   這項由美國底特律(Detroit)亨利福特(Henry Ford)醫院的Andrea Cassidy-Bushrow所主持的研究總共有335位年齡介於14~17歲的青少年參與。研究人員安排每位參與者接受體能測驗,並於測驗過程中測量他們的血壓。同時,也要求每位參與者完成總計有55道題項的問卷,以利研究人員蒐集其過去一週的網路使用狀況。根據此份研究的定義,造訪網站、收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玩遊戲、做作業、購物、下載軟體與製作、維護網頁等都屬「網路使用」的範疇。一週使用網路達25小時者被視為是重度網路使用者。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335位青少年當中總共有134位為重度網路使用者,其中26人的血壓高升;同時,與輕度網路使用者相比,43%的重度網路使用者有過重的問題。   Cassidy-Bushrow強調,青少年不論是在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網時,都應該定時休息;也應養成體能活動的習慣。她建議孩童與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應控制在一天不超過2小時,一週不超過5天的範圍內。       資料來源: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 read more
「好膽」賣造!更年期「好膽固醇」失效?!
2015.10.13
「好膽」賣造!更年期「好膽固醇」失效?!
   動脈粥樣硬化通常與高血壓、吸菸以及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有關,而一直以來眾多研究證實稱作「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是近來有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的預防效果在女性更年期時消失了。   研究員為了解女性更年期對高密度脂蛋白預防效果的影響,邀請225名45-49歲的女性參與研究,並於9年的追蹤期中做了5次血管硬化的測量,在第一次測量結果中所有女性皆沒有心血管疾病。   來自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的主要研究員Samar El Khoudary副教授說明,他們發現當女性進入更年期時,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血管硬化程度就越嚴重。這些研究結果顯示高密度脂蛋白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在女性步入更年期時變得無效。   北美更年期學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的執行長Wulf Utian博士提到,我們還需要更多研究讓我們充分了解停經期對所有脂蛋白的影響,目前與此重要主題相關的資料實在太少,但是我們需要了解脂蛋白所受到的影響才能用來保護女性免於心臟病。   這項研究經費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資料來源: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掉髮怎麼辦?我該擔心嗎?
2015.10.08
掉髮怎麼辦?我該擔心嗎?
  一般來說,不到半數的女性終其一生能保有整頭的秀髮,而男性則僅有20%能如此。根據一篇Coachrane review關於女性治療掉髮的文章指出,女性因為掉髮讓她們感覺到外貌會有別於一般認為女性「正常」樣子,所以她們特別會為頂上無毛而痛苦,相反地75%中度至重度落髮的男性並不感覺困擾。 事實上,若只是掉一小搓頭髮並不會造成永久性禿頭,一般在醫學上稱這種因為懷孕、手術或重病而出現的掉髮現象為「休止期掉髮」,主要由於頭髮生長周期出現創傷干擾,導致在事件發生後的三個月開始掉髮,但通常頭髮都會再長回來。頭髮的生長速度約每個月長1公分,持續約3年之久,之後被新的頭髮推擠才產生落髮,因此即便平常每天掉100根頭髮都屬正常現象無須緊張。 每個人的頭皮會長出三到四叢的毛髮,一旦發生一叢一叢的頭髮掉落,則開始會出現禿頭區塊,而男女發生禿頭的部位又有所差異。男生一般會從前半部往後延伸開始禿、或是禿在頭頂,但女生則會在頭皮的中間部分開始出現頭髮變稀疏的情形。如果當你發現你的頭髮開始持續一搓一搓地掉落,請向醫師諮詢,而醫生可能會詢問你的用藥狀況或測量你體內的甲狀腺或鐵的濃度。 男女都可以藉由髮型品或遮瑕膏來掩飾禿頭,不過接髮及戴假髮顯得更實際一點,目前植髮也漸漸愈加流行。根據Coachrane review發現,含有minoxidil成分的藥水擦抹於頭皮上對於治療禿頭有些許效用,可幫助延長頭髮停留在頭皮的時間,不過必須是至少持續使用一年以上才能看見效果。使用荷爾蒙療法降低雄性激素對某些男性有用,但對女性就無效。最後,已通過美國FDA核准的雷射生髮梳(LaserComb)宣稱能刺激毛囊促進毛髮生長,未來將會在治療禿頭問題上佔有一席位置,最後會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
Go Red Taiwan!看見女「心」記者會
2015.10.08
Go Red Taiwan!看見女「心」記者會
  GO RED, TAIWAN!看見女「心」   10/8(四)台灣女人連線與病友團體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及社團法人乳癌病友協會召開記者會,強調政府應正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殊需求。會中病友團體現身說法,分享政府未重視他們的疾病所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會的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內科張博淵醫師也說明,台灣醫界至今對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敏感度仍不夠,容易使女性因為誤診或延誤就醫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並且在所有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中,女性缺乏對疾病的警覺是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最後,與會團體與醫師一同要求政府響應婦女團體所推動的「Go Red Day TAIWAN」行動日,呼籲政府、醫界加強對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宣導,以提升女性對疾病的警覺並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   詳細新聞稿如下所述: 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社團法人乳癌病友協會   聯合記者會     9月27日是世界心臟日,但我們看到政府的宣導仍強調男性的心/血管健康,忽視女性。事實上,它一直是女性前二、三大死因!根據衛福部統計,2014年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有12,670人,遠多於死於婦癌的3,259人!近20年來,眾多的研究指出女性由於和男性有生理的差異及不同的生命經驗,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防及診斷/治療上也和男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今天記者會與會者特別身著紅色上衣及領帶,以響應國際關懷女性心臟病的「Go Red」行動,希望讓社會看到女人的「心」,提醒女性對自身心/血管疾病的認知及警覺,更呼籲政府更要有性別差異的防治政策,從生理、心理、社會的層面確實照顧女人的「心」!   女人的風險:更年期及特殊疾病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生命過程,而此時,女性面臨了多重心/血管的風險:首先,雌激素減少降低對心/血管的保護,使女性血壓上升;其次,此時期女性易罹患糖尿病,研究指出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是男性患者的7倍;再者,更年期也正值女性離婚好發年齡(45-55歲),離婚女性因為心理壓力,其罹患心臟病風險是未曾離婚的女性的1.24倍。      以女性居多的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乳癌,其心臟病的風險也較高。紅斑性狼瘡患者好發於年輕女性且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而國外文獻指出,患者之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原因是除了體內常有變異且容易發炎的高密度脂蛋白外,腎臟疾病、肥胖及患者長期服用的類固醇也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但是目前針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仍不多,思樂醫之友協會理事長龔麗娟表示,從她們服務的經驗來看也的確發現有許多個案是腎炎所引發的心臟病。      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因心臟位居在其照射部位之後方,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如:動脈硬化、心包膜疾病或心衰竭等,特定的化療藥物更會惡化這些放射線所引起的副作用。然而,目前許多患者主要是從國外文獻了解到放射治療所增加的心臟風險,且乳癌病友團體表示當他們經心臟科醫師轉介至腫瘤科後,竟獲得腫瘤科醫師否定放射治療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答覆,顯示在缺乏心臟科與腫瘤科跨部門合作下,腫瘤科對乳癌患者心臟疾病風險的意識仍不足。      因此,政府應該加強對中/高齡女性、自體免疫疾病及乳癌患者之心/血管健康的宣導,並提出合宜的政策。病友團體也強調需要醫療體系更關注疾病本身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並在治療上尋找能降低心/血管風險的策略。   心/血管疾病臨床上男女大不同   女性和男性在生理、結構上的不同,心臟病的呈現處置也不一樣。在病情上,有1/4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呈現特有的「非典型」的症狀,如: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在診斷上,以「踏步機測試」的女性偽陽性(10─40%)遠高於男性(10%-20%);在用藥上,阿斯匹靈可以預防男性心臟病,卻不能預防女性心臟病等;在治療上,支架對於男性的效果較好。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說明,至今美國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已20年之久,但台灣醫療領域仍缺乏心/血管疾病具性別差異的意識,再加上女性「非典型」症狀難以辨識以及繁忙醫療,台灣女性病患可能被診斷錯誤或延誤就醫,導致女性一旦罹患心臟性疾病死亡率就會比男性高。並且張醫師強調,除了男女共有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三高、吸菸及肥胖外,女性還有更年期、特殊疾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女性缺乏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才是最大的風險因子。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李麗芬表示,雖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女性主要死因,但是,政府對於女性健康政策主要是「生育健康」及「婦癌」,忽視女性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此疾病之男女性別臨床差異。因此,將推動三月的第一個禮拜五為「Go Red Day TAIWAN」行動日,以提醒國人、醫界與政府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藉此加強對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宣導,並要求政府制訂具性別差異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及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      
+ read more
校園制服:物化女性身體的幫兇
2015.10.05
校園制服:物化女性身體的幫兇
  九月是開學月,學生陸陸續續都返回學校上課,英格蘭有一所中學因為讓150位裙子太短的女學生返家而登上頭條新聞,這所中學的校長事後發表聲明表示:「我們認為學生打扮得體和看起來專業,是評估一個學校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們也相信學生以正確的方式穿著制服,能更有效地專注在教學和學習上。因此,學校一直以來都有穿著制服的規定,大部分的學生也都能遵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就是女生裙子的樣式和長度,針對這一點,暑假的校務會議後會有更嚴格的規定。」   學校將聲明發佈在臉書上,下方則出現一連串家長的回應,表達了他們的挫折和掙扎,因為不少女孩很難找到符合她們腰圍又要同時符合學校規定的裙子,有些女孩為了穿符合學校規定的裙子,還得在腰圍的地方別好幾個別針;或者有些女孩的身高或體型穿上裙子後,裙子看起來就是會比較短;其中一位家長表示:「我在學校制服專賣店幫我女兒買了『一般』制服褲,不是『貼身』制服褲,但因為褲子沒有符合學校規定要有口袋,我女兒就因為過度展現她的身形而被要求參加課後輔導。」   這所學校並不是唯一的案例,有學校規定女孩不能穿太緊的褲子,有學校規定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有學校甚至因為一位男職員表示「不舒服」而禁止女學生穿裙子,甚至有一所學校的校長禁止女學生穿裙子是因為會讓男職員和男學生分心;美國也曾經有一位青少女因為上衣的領口露出鎖骨而被學校要求回家。當然不時也有報導指出學生因為穿錯鞋子或穿錯襪子被學校要求回家,顯示男孩也會因為服裝的規定受罰,但不可否認的,大部分服裝的規定都是為了要規範女孩的外表和穿著。   要求學生「打扮得體」和「看起來專業」聽起來很合理,但若是由有性別歧視的人來規範穿著和定義什麼是「得體」和「專業」的話,那就大有問題了!很多學校對女生的穿著規定比男生嚴格,這並不是巧合,我們就是活在一個女性的身體會被嚴格規訓的世界;而當女孩在學校因為沒有遮住她們的膝蓋、肩膀或上臂,而被學校拒絕時,正好說明了學校對女性身體的規訓看的比她們的受教權還重要。   物化女性身體的人認為女體是性感的、是難以抗拒的危險,而這些學校的作法則強化了這樣的印象跟說法,若有學校可以堅定的立場打破這些物化女性的規定,豈不令人耳目一新!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
用阿斯匹靈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
2015.09.24
用阿斯匹靈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
  過去對於阿斯匹靈能否預防第一次心臟病與中風發作一直存有爭議,但最近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公布的阿斯匹靈服用建議草案提到:50-59歲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應每日服用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第一次心臟病、中風及大腸癌。 阿斯匹靈常被用於緩解疼痛與消炎,並且因其抗凝血功能也常用來預防血栓導致的心臟病及中風,許多心臟病及中風患者因此會服用阿斯匹靈來避免疾病再次發作。然而,阿斯匹靈作為預防第一次心臟病及中風的藥物,一直存有爭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便曾於2014年總結,這種論述未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今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以美國心臟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與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研發的風險計算方式,分析過去評估少量阿斯匹靈與心血管風險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報告,也將大腸癌風險、腸胃道出血風險與少量阿斯匹靈的研究納入分析。 根據其分析結果,他們建議50-59歲的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若預期壽命達10年以上、沒有腸胃出血風險且願意每日服藥10年以上,每日服用少量阿斯匹靈可以預防第一次心臟病、中風及大腸癌發作。該草案也指出與2009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指引的差異:目前對於50歲以下與70歲以上者,每日服用少量阿斯匹靈對健康的好處並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副主席Kirsten Bibbins-Domingo提醒,50-69歲想預防第一次心臟病、中風與大腸癌者,應請醫療專業人員評估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服藥後腸胃出血的風險後,再決定是否要依循此建議。台灣女人連線也提醒女性朋友們,目前已證實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女性中風,但不能預防心臟病,且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女性錯誤服用阿斯匹靈的比率高於男性,且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引發缺血性中風及眼疾,因此應審慎與醫師共同評估服藥的好處與風險後再作決定。   資料來源: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