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Ⅰ):生存需求應優先於意識形態
2022.06.28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Ⅰ):生存需...
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具里程碑意義的1973年羅訴韋德案 (Roe v Wade),憲法不再保障女性人工流產權。從歷史上看,最高法院過去推翻案件判決皆是為了授予人民更多權利,但此次卻做了相反的事,剝奪幾代美國人生來就擁有的憲法權利。   這一極為罕見的裁決將授權各州政府制訂各州的人工流產法令,推測一半以上的州將限制或禁止人工流產,對數千萬美國人產生直接並久遠的影響。這樣的判決及多個保守州對人工流產的限縮,不但違反民意、無視人民需求,也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多數民意支持合法人工流產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美國民眾對人工流產態度的最新分析,在1995-2022年間,雖然對合法人工流產的支持有所波動,但在過去幾年中保持相對穩定。目前,61% 的人認為人工流產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是合法的,而 37% 的人認為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流產應該是非法的。   大多數男性和女性都表示支持合法人工流產,而女性有更高比例持有這樣的觀點 (63% 對 58%)。除了白人福音派新教徒外,超過 55% 的基督教徒 (包含天主教) 認為人工流產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是合法的。   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在過去28年中,30多個國家鬆綁了人工流產規定,僅有尼加拉瓜、波蘭、薩爾瓦多與美國推動了更嚴厲的限制。   近年來,即使在信仰天主教為主的拉丁美洲,推動人工流產鬆綁的行動也取得重大進展。   自2018年起,愛爾蘭、北愛爾蘭及南韓 (2019年)、印度與阿根廷 (2020年)、貝南共和國及墨西哥 (2021年)、哥倫比亞 (2022年) 等國分別以違憲、女性身體自主、身心健康、安全及經濟等因素陸續對人工流產合法或放寬既有規定。   凡此種種皆顯示,生存是赤裸裸的現實,女人的需求被看到、被理解、被同理了,無論是教徒或宗教國都將宗教的意識形態放一邊,支持人工流產做為一種選擇。然而,美國最高法院卻罔顧需求,僅6個人的意識形態,綁架了全國幾億人口的生活及生存。   意識形態凌駕生存需求 意識形態可以是政客滿足個人野心或政黨掌握政權的工具,但對於人民而言,這是一個「人」的國度,不是「神」的天國,意識形態終究不能當飯吃,也無法許人一個有尊嚴的願景。這樣的判決,實在太沈重了!   當天主教大國阿根廷人工流產合法的那一刻,總統A.Fernández說:「我是天主教徒,但我必須為所有人民立法!」這樣的的理念令人感動,是當政者的楷模。       編譯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2022.05.03)、The Guardian(2022.05.03)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Ⅱ):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 世界怎麼反應?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Ⅲ):人工流產權沒有了 再來是什麼?      
+ read more
美最高法院推翻判決 憲法不再保障女性人工流產權
2022.06.25
美最高法院推翻判決 憲法不再保障女性人工流產權
圖為加州PASADENA市政府前抗議群眾聚集現場(2022年6月24日)   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24日以六票對三票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判決,一夕改變近半世紀由憲法保障的人工流產權利。這是美國最高法院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將嚴重影響美國女性生育健康。   這項判決之後,人工流產相關規定將回到州政府,各州政府可以立法禁止女性因任何原因進行人工流產。專家估計,美國約有半數的州會成為「人工流產禁止州」。   保守派大法官:人工流產不是憲法賦予的權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對密西西比州提出之「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做出判決,認定密西西比州禁止懷孕15周以上孕婦進行人工流產的規定並未違憲。此項判定指出女性人工流產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與1992年的「計畫生育聯盟訴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兩案的歷史性判決。   負責撰寫多數意見書的保守派大法官Samuel Alito主張過去的判決錯誤,他寫道「我們認為憲法並不涵蓋人工流產權,因此必須推翻羅案與凱西案的判決,讓管制人工流產的權力回歸人民與其民選代表。」亦即,各州的州議會有權立法決定是否禁止或限制女性人工流產。而這段話,正是最高法院日前主要意見書稿外洩的內容。   在不同意見書中,3位自由派大法官們表示,多數大法官取消了50年來保障捍衛女性自由和平等狀態的憲法權利,這不僅破壞法治精神的核心,也將破壞避孕和同性婚姻等權利,最終,破壞的是法院的權威。自由派大法官寫道:「懷著對最高法院以及全國數百萬女性的的悲痛情緒,她們從今天起將失去憲法保障的基礎權利,我們提出異議。」   各地湧現民眾聚集抗議 此項判決宣布後,最高法院外支持和反對人工流產兩派群眾聚集示威,預估各地將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示威行動。   各州也將出現立法大戰,約有13州將在30天內禁止人工流產,其他州可能準備推動反人工流產立法,這項議題也將衝擊美國期中選舉。   編譯來源:CNN(2022.06.24)      
+ read more
有額外性染色體的健康風險高
2022.06.24
有額外性染色體的健康風險高
人體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其中22對為男女所共有,稱為體染色體 (autosome);另外一對為決定性別的染色體,男女不同,稱為性染色體 (sex chromosome),男性為XY,女性為XX。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男性有千分之一有額外的性染色體,如多一個X或Y。但,新的英國研究發現其普遍性是先前想像的兩倍,且有較高的健康問題風險。   研究人員檢視登記在英國生物銀行超過二十萬的男子發現,在一般人口中,500個男人中,有一個具有額外的X或Y染色體,其中有額外的X染色體的人比較多。雖然數據兩倍於早些研究發現,但卻只有很少數的人意識到自己的狀況。   在XXY染色體的男子中只有23%, XYY染色體的男子只有0.7% 知道自己是這樣的。   研究的資深作者Ken Ong教授表示,本以為這種現象是很少有的,但是,很驚訝這個情況竟是如此普遍存在。   染色體多的健康風險   研究發現,和XY男子比較,這些有額外染色體的男子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如:第二型糖尿病 (三倍)、血管阻塞 (三倍)、慢性阻塞性肺病 (四倍) 和靜脈阻塞風險 (六倍)。   通常男子診斷出額外的X染色體,是由於青春期和生育受到影響,但也有是因為身體脂肪較多,認知問題和個性失調。XXY的男子睪丸素明顯比XY男子低,延遲青春期的風險多三倍,無子的風險多四倍。   額外Y染色體的影響知道較少,傾向於在兒童期和成人時身材較高,但有正常的繁殖功能。   之前的研究認為女性1/1,000中有額外的X染色體,也有類似的影響,從青春期之前成長較快,語言延緩發展,智商比XX同年紀的女子低。   Ong説:「對於青春期延緩、不育和有糖尿病及血栓的男子,醫師可能並不會想到和染色體的關連,因此不會去做基因測驗,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多做基因測驗。」   研究發表在《醫學遺傳學》。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22.06.10)      
+ read more
為什麼有些止痛藥對女性效果較差?
2022.06.22
為什麼有些止痛藥對女性效果較差?
一直以來,研究者想要瞭解男性和女性對止痛藥的反應是否不同。例如一個非常小的可信來源研究,從 1996 年開始,發現女性在接受鴉片類藥物pentazocine治療手術後疼痛後的反應超過男性。   最近,一個2021年可信來源回顧指出,雖然證據參半,但一些研究發現 Ibuprofen (布洛芬) 更能減輕男性的疼痛。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參與者更難以忍受 prednisone (普立朗) 止痛研究的不良反應,而且她們不太願意增加劑量。   今日醫學新聞 (Medical News Today) 採訪疼痛醫學臨床助理教授Meera Kirpekar 博士。以下是Kirpekar 博士的訪談節錄。   疼痛研究的問題   直到 2016 年,超過 80% 的疼痛研究只涉及男性參與者 — 無論是人類還是大鼠。與男性不同,女性一生中會經歷持續的荷爾蒙波動,從而影響她們的疼痛敏感性。   考慮到這些變化,導致在早期的研究裡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研究隊列之外。因此,我們擁有的大多數疼痛數據都基於男性的疼痛信號。   2016 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將「動物及細胞實驗中應將性別作為一個變數」作為申請經費補助的要件,因此雌鼠及女性受試者開始被納入疼痛研究。   疼痛理論   雖然全世界有數百萬人經歷慢性疼痛,但對其潛在機制知之甚少。對於男女的身體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處理疼痛,有三種理論:   第一個理論涉及雌激素,一種控制子宮、卵巢、乳房發育和調節月經的激素。根據雌激素的位置和含量,它可以加重疼痛或使其好轉。睾酮是與陰莖、睾丸和前列腺發育相關的激素,可以減輕疼痛。事實上,一些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甚至可能會接受睾酮治療。因此,女性由於雌激素水平高而疼痛加劇。睾丸激素水平低的男性可以像女性一樣處理疼痛。   第二個理論在於稱為小膠質細胞 (microglia) 的大腦免疫細胞。理論上,阻斷小膠質細胞也會阻斷疼痛。當男性的小膠質細胞被阻斷時,疼痛也會被阻斷。但這對女性不起作用。為什麼?女性使用稱為 T 細胞的免疫細胞來控制她們的疼痛反應,而不是小膠質細胞。   最後一個理論涉及核糖核酸 (RNA)。RNA是在我們體內攜帶信息的遺傳物質。理論上,RNA升高會導致慢性疼痛的傾向。與男性相比,女性血液中的 RNA 水平較高,因為許多這類的 RNA 分子由 X 染色體上的基因編碼。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她們更容易患上慢性疼痛。   止痛藥對女性效果較差?   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在生理上存在不止一種差異 — 從激素水平到分子過程。雖然他們可能會感到相似程度的疼痛,但不同的潛在生理過程意味著相同的治療可能對兩者都不起作用。   大腦和脊髓中的疼痛信號是存在差異的。由於對於疼痛反應的機制不一樣,以公鼠或男性為模型研發出來的治療藥物對於女性可能較沒有效力。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2.05.31)      
+ read more
九種蔬菜熟食更健康
2022.06.21
九種蔬菜熟食更健康
蔬菜營養到底要生吃好?還是熟食好?最近流行生食,包括生機素食。相信食物越少加工越好,但並非都如此。有些蔬菜煮過才更營養,介紹如下:   1)蘆筍 ASPARAGUS 所有生命皆由細胞組成,蔬菜中重要的養分有時候深陷在這些細胞壁裏。蔬菜一煮,分解了細胞壁,釋出身體較易吸收的養分。煮蘆筍,釋出細胞壁中更多可以吸收的維他命A、B9、C 和E。   2)蘑菇 MUSHROOMS 蘑菇有大量的抗氧化劑麥角硫因 (Ergothioneine, ERG) 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活性,煮後才釋放出來。抗氧化劑有助於分解會傷害細胞、引發疾病和老化的自由基。   3)菠菜 SPINACH 菠菜養分豐富,包括鐵,鎂,鈣和鋅。菠菜煮了之後,這些養分才能吸收。因為菠菜有許多草酸 (很多植物都有),會阻礙鐵和鈣的吸收。菠菜加熱可以將鈣釋出,身體較能吸收。   研究建議蒸菠菜可維持維生素B9的水平,可減少某些癌症風險。   4)蕃茄 TOMATOES 任何煮法都可以大幅增加蕃茄中的抗氧化茄紅素。茄紅素可以降低一些慢性病風險,包括心臟疾病和癌症。加熱時可以破壞細胞壁,增加茄紅素及其它重要養分的釋放。   雖然煮過的蕃茄,維他命C減少了29%,但煮了30分鐘的蕃茄,茄紅素增加了超過50%。   5)紅蘿蔔 CARROTS 煮過的紅蘿蔔比生的有更多β-胡蘿蔔素,又稱類胡蘿蔔素。身體將其轉換成維他命A。這個脂溶性維他命維護骨骼成長,視力和免疫系統。   連皮一起煮的紅蘿蔔,抗氧化劑的威力倍增。紅蘿蔔應先整個煮好再切,養分才不會都流失到湯裏。炸紅蘿蔔則會減少類胡蘿蔔素。   6)甜椒 BELL PEPPERS 甜椒有增強免疫系統的抗氧化物質,特別是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和葉黃素。加熱分解細胞壁,使身體較易吸收類胡蘿蔔素。甜椒用烤的比較好,因為熬煮或蒸,維他命C會流失到水裏。   7)蕓薹屬 BRASSICA 蕓薹屬包括青花菜、白花菜 (花椰菜) 和珠芽甘藍 (brussels sprouts),含大量硫代葡萄糖苷 (Glucosinolates,簡稱硫苷) 及黑芥子酶 (myrosinase)。身體可將硫代葡萄糖苷經過黑芥子酶的催化,形成一些抗癌的化合物。   研究發現用蒸的可以保存維他命C和黑芥子酶。青花菜切塊,至少放40分鐘再煮,也可以活化黑芥子酶。同樣的,珠芽甘藍煮過會產生抗癌的活性成分吲哚 (Indoles)、硫苷 (Glucosinolates)。   8)四季豆GREEN BEANS 烤、微波、煎或甚至炸,比熬煮或壓力鍋,有更高水平的抗氧化物。   9)甘藍菜 (羽衣甘藍) KALE 輕蒸甘藍菜最健康,因為它會促進身體吸收甲狀腺需要的碘,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   小撇步 所有的蔬菜,高溫、長時間在大量水中煮,會使養分流失。水溶維他命 (C和維他命B群) 最不穩定,一煮就流到湯裏。所以避免浸在水中,用最少的水煮,或使用其他方法,如蒸或烤。煮蔬菜所剩的湯汁含有很多釋出的養分,可用來煮湯或沾醬。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6.10)      
+ read more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2022.06.20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在接受一劑、兩劑莫德納或輝瑞疫苗接種後,國際間有許多月事失調發生的通報。   而另一個挪威尚未發表的6000名女性研究指出,疫苗接種後,大量經血的案例上升,突顯了潛在的擔憂,因經血流量的增加,或延續的時間會干擾生活品質。   這促使了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 檢視這個事件。   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未發現月經變化與 COVID 疫苗之間存在聯繫。   歐盟衛生管制人員結論:現有數據顯示,mRNA新冠疫苗不會導致月經失調,也不會導致所謂「繼發性閉經」(90天或更長時間沒有月經)。   月事失調有一些原因,包括潛在的醫療狀況、壓力和疲勞。衞生監管機構強調新冠感染後有這些案例的報導。   PRAC說它已檢視可能風險的所有數據,但同時也要求疫苗製造廠商,提供最新的案例累積審核。       編譯來源:Reuters News (2022.06.10)、Reuters News (2021.12.2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