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1.12.06
高風險女性應重視產後血壓檢查
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產後多會恢復正常,但日後血管疾病的風險仍較高。
因此,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分娩後
7-10
天進行血壓檢查,如果已經出現症狀的,則應更早做檢查。
然而,在一項新研究中,只有 13.7%
被診斷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分娩後 10
天內做了血壓檢查。妊娠性高血壓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研究共同主持人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Sheree
Boulet
博士,對在喬治亞州一家公立醫院分娩的孕婦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具有嚴重子癇前的女性比妊娠性高血壓女性更有可能做血壓檢查。此外,與產前保健充分的婦女相比,產前保健不足和中等的婦女血壓檢查率較低。
Boulet
博士說:「這些發現顯示,我們在提高血壓檢查率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解決產後血壓檢查的差距將需要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個人、提供者和系統層面的障礙。」
在台灣,如果產後血壓仍高者,則產後一星期內檢測,但是如果已恢復者,則在一個月內的產後回診追蹤。
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婦女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1.11.23)
+ read more
2021.12.04
女人有「泳圈肚」感受到更多污名
沒有人喜歡自己腰間有一圈贅肉,但不管男女體重多少,女人對自己腰間多出來的磅重,比男人更嚴苛。
新的研究指出,女人對「泳圈」越在意,越可能在這個高風險部位增重。在這「泳圈」中,脂肪包圍著內臟器官,被認為是比其他種類的脂肪更危險。
為什麼女人會更在意?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食品政策和健康中心副主任Rebecca
Puhl説:「這個研究顯示了,責怪自己的過重,且自我污名化,有害健康,特別是婦女。」
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社會理想的女性美強調「瘦」,當婦女身材偏離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時,容易受到責怪、羞辱和污名。這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頻頻出現,而且常常是公開的。婦女內化污名,覺得是自己的錯,反而比較會用食物來應付壓力和其他負面的情緒。
越在意 腹部脂肪越多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生Natalie Keira
領導的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對體重的自我污名如何影響男女的腹部脂肪。
將體重的自我污名,以1到7的升序測量對70位男女作問卷調查。同時,研究人員也使用掃瞄測量參與者的內臟和全身脂肪。
結果顯示,婦女的分數平均3.5, 男人2.7。婦女每增加一分,內臟脂肪平均增加0.14磅。相反的,男人內臟脂肪和分數並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結論,體重污名是一種慢性的壓力源,迫使人們釋出更高量的壓力荷爾蒙皮質素
(Cortisol),從而導致累積更多的內臟脂肪,和更多心臟疾病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專家Dr. Chiadi Ericson
Ndumele也同意:「內化體重的偏見可能導致婦女為了怕看到醫療專業人員責難的眼光,不願尋求醫療人員的幫助。」
「體重污名使得醫師難以用最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肥胖的問題。當一個人了解肥胖的複雜性,就比較不會覺得污名,比較能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並非因懶惰或缺乏意志力而引起,而是基因、荷爾蒙、個人的選擇和環境所形成的複雜的關係。」
Puhl主任認為,最終目標應該是去除體重污名化。這需要轉移社會對體重的態度,教育公眾肥胖的複雜因素,挑戰有害的瘦身,正視體重歧視為不公正,實施政策禁止人們因為體重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1.11.09)
+ read more
2021.12.03
加拿大禁止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
加拿大下議院12月1日一致投票禁止
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該療法旨在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並受到醫療專業人士的譴責。
「性傾向扭轉治療」是以談話、催眠、電擊和禁食企圖改變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的方法。
聯合國等附隨組織已經認定「同性戀或同志傾向並非疾病」,因此一切嘗試轉換性傾向的做法不可被歸為治療行為,而是「對人具有傷害及危險的行為」。
加拿大司法部長David Lametti
對記者說:「這是重要的一天……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並了解自己的現狀和想要成為的樣子。」
資深同性戀自由黨人強忍淚水,表示投票意味著 LGBT
社區的成員將永遠不必再面臨虐待。對於走過這條路的人來說,這是美好的一天,因為知道沒有其他人會再經歷他們所經歷的一切。
在台灣及全球
2018年衛福部確定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
2018年2月22日,衛生福利部發布函釋,表示醫療機構或任何人,若對他人進行「性傾向扭轉治療」,可依《刑法》或《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究責,輕則罰鍰,最高則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從 1999
年開始,巴西對於性取向相關的轉化療法實施了開創性禁令
—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轉化療法的禁令!
隨後挪威、薩摩亞、阿根廷和斐濟、瑞士、德國跟進。紐西蘭也在今年7月立法通過禁止這種治療。
編譯來源:REUTERS(2021.12.02)
+ read more
2021.12.01
骨質疏鬆藥物要吃多久才有效?
雙膦酸鹽療法是防止女性骨質疏鬆繼而骨折的藥物。但是,產生效益的服用時間一直沒有一定的說法。
根據一項整合分析,防止更年期婦女骨折,至少要服用一年的雙膦酸鹽。
加州舊金山大學William
Deardroff醫師和同事指出,在10個隨機臨床試驗包括23,384位婦女中,雙膦酸鹽治療需要12.4個月,100個停經期的婦女可以避免一個非脊椎骨折;而在治療18個月時,能夠預防1.5例骨折。
集結的整合分析確認:200位有骨質疏鬆的停經後婦女,需要20.3個月雙膦酸鹽療法,可避免一例臀部骨折;需要12.1個月雙膦酸鹽療法,能避免一例臨床脊椎骨折。
他們在《JAMA內科》期刊提出:「這些結果認為雙膦酸鹽療法對有骨質疏鬆且預期壽命超過12.4個月的停經後婦女最可能有益處。」
Deardorff指出骨骼疏鬆雖潛在有骨折的嚴重風險,但常常未能診斷出來且治療不足。第一線的治療如雙膦酸鹽已顯示其預防骨折的成效.但是,這類的藥物確實有短期隱患,如胃腸不適或嚴重的肌肉骨骼疼痛。
對一些年長的婦女,雙膦酸鹽減少骨折風險的益處雖然需要一段時間,但可能比立即的不適,如:最普遍的上腸胃症狀等更重要。而其他年長的婦女,面對可能立即經驗到不良反應,來換取12.4個月内有1%的機率獲益時,會使她們決定放棄雙膦酸鹽療法。
編譯來源: MedPage Today (2021.11.22)
+ read more
2021.11.24
喝咖啡可以降低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對於我們這些早上沒有一杯拿鐵就無法面對一天的人來說,好消息是:一項長期研究指出,多喝咖啡有降低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
Edith Cowan University (ECU) 的研究追蹤了200
多名澳大利亞人長達十年,旨在瞭解喝咖啡是否影響其認知能力。
首席研究員 Samantha
Gardener博士說,結果顯示咖啡的量與幾個阿茲海默症重要生物標誌物
(biomarkers) 的多寡有關。
在研究開始時,沒有記憶障礙且咖啡攝入量較高的參與者,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較低,也沒有人在研究過程中罹患阿茲海默症。
多喝咖啡對認知功能的某些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執行功能,包括計劃、自我控制和注意力。
更高的咖啡攝入量似乎也與減緩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這是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生物標誌物。
Gardener
博士說,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這項研究令人鼓舞,因為它表明喝咖啡可能是一種幫助延緩阿茲海默症發作的簡單方法。 對於有認知能力下降風險但尚未出現任何症狀的人來說,它可能特別有用。
成雙更好
如果您每天只允許自己喝一杯咖啡,該研究顯示您最好多喝一杯咖啡,儘管目前的研究無法確定每天喝多少杯的咖啡最好。
Gardener博士說,如果在家喝一杯咖啡是 240
克,增加到每天兩杯,在18個月後可減少 8%
認知能力下降。 在同一時期內,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也可能減少
5%。
該研究無法區分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也無法區分其製備方式
(釀造方法、牛奶和/或糖的存在等) 的好處或後果。
不僅僅是咖啡因
研究人員尚未準確確定咖啡的哪些成分對大腦健康產生了看似積極的影響。
儘管咖啡因與結果有關,但它可能不是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唯一因素。
「粗咖啡因」是無咖啡因咖啡的副產品,已被證明在預防小鼠部分記憶障礙方面同樣有效,而其他咖啡成分,如咖啡醇、咖啡豆醇和二十烷酰基-5-羥色胺也已在其他各種研究中被觀察到影響動物的認知障礙。
編譯來源:EurekAlertk!(2021.11.23)
+ read more
2021.11.23
繼續慢跑吧!它不會傷及你的膝蓋!
如果你喜歡跑步運動,可能常聽見朋友勸說,這會傷害膝蓋。真是這樣的嗎?
最新的英國研究詳盡分析過去的研究資料發現,一個人的運動量和膝蓋關節炎的風險並不相關。
翻轉概念的研究
研究團隊綜合在全球六個不同地方進行臨床研究,蒐集了5,000人以上針對膝蓋關節炎症狀追蹤5至12年的數據。
在每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都會追蹤參與者每天的活動時間,估計他們身體消耗的能量。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或者運動所花的時間,都和膝蓋疼痛或關節炎症狀都沒有關係。
洛杉磯宇宙足球隊的主治醫師,也是美國男子足球國家隊的隊醫
Dr. Bert
Mandelbaum認同這項研究:「更加證實個人運動的多少,並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發生或惡化。」
錯誤的觀念如何產生的呢?
Huffman認為:人們將運動相關的受傷誤認為是運動對關節所造成的影響。其實,膝蓋關節炎最明顯的風險是受傷、肥胖、基因、和女性荷爾蒙。運動越多的人有較多傷及膝蓋的機會,所以才有這種迷思。
Huffman指出事實上運動可以在幾個方面有助於防止膝蓋關節炎:
─
運動時膝蓋的伸縮可促進液體滲入關節,給予較好的養分。
─ 運動增加新陳代謝有助於控制膝蓋關節的發炎。
─ 運動可以減重,繼而降低膝蓋的負重量。
─
運動增強膝蓋周邊的肌肉,穏定膝蓋,減少受傷的風險。
Huffman認為單純使用關節的多少並不是問題。不讓膝蓋受傷,最好是選擇適當的運動。
加州Cedars-Sinai Kerlan-Jobe機構的醫療事務共同主持
Dr.Mandelbaum説:「運動所提供的益處遠超過健康的關節。身體的活動可促進身心健康,在生活質量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益處包括減少焦慮、情緒較好、減少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因而比較長壽。」
這個研究最近發表在《關節炎和風濕病學》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1.11.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