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2016.06.21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一項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異常的睡眠週期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對輪班的勞工來說。   現任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Daniela Grimaldi博士指出: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理和行為過程,特別是在睡眠-清醒週期,都是遵循由位於大腦內部時鐘調節的晝夜節律。他補充:當我們的睡眠-清醒和進食週期與我們內部時鐘所決定的節奏不合時,就會發生晝夜失調的現象。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的晝夜失調,可能無法完全從輪班後夜間睡眠的恢復性心血管作用中受益。   這項研究包括26名20〜39歲健康的參與者,他們在為期八天的研究中,受限要將睡眠時間控制在5小時,並在第四晚開始分為持續在同個固定時間進入睡眠以及將其延後8.5小時兩組。   結果指出,在這兩個被限制睡眠的組別當中皆可看到較高的心率,而睡眠不足又加上延遲睡覺時間者的心率更是高。另外,在睡眠不足且延遲睡眠的組別中,也出現壓力賀爾蒙去甲腎上腺素升高的跡象。而據研究人員說明,去甲腎上腺素升高會縮小血管、提升血壓和擴大氣管。   另外,睡眠不足和延遲睡眠時間也與在夜間降低心率變異性有關,並減少深層睡眠階段中的迷走神經活動,而其通常對心臟功能有恢復的作用。迷走神經對心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   研究人員表示,若想保護自己的心臟,輪班工作者應該要被鼓勵健康地飲食、規律地運動以及讓自己獲得充足的睡眠。   資料來源:journal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想來個刺青嗎?
2016.06.16
想來個刺青嗎?
刺青越來越流行,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指出擁有這些美麗的圖案是伴隨著風險的。   FDA指出,你可能會因受微生物(如細菌及黴菌)汙染的墨水感染。症狀包括在刺青部位出現疹子或發熱;更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引發高燒、發抖、寒顫和冒冷汗;重度感染甚至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數個月。污染可能在墨水製造過程中或在刺青店發生。導致汙染發生的其中一個常見禍首是將非無菌的水用於稀釋顏料。   FDA化妝品和色料辦公室主任Linda Katz博士表示,有越來越多人反應他們因受汙染的刺青墨水引發感染以及不良反應。但是,沒有一種方式可以保證墨水是否安全,無論是用看的或是用聞的都無法得知。即使容器被密封或包裹住,甚至在標籤聲稱無菌的情況下,墨水都有可能被污染。   Katz博士提醒人們在決定刺青前務必三思。移除刺青是一件非常艱苦又極為疼痛的差事,而且可能留下疤痕。如果決定去刺青,必需要注意刺青師的做法是否衛生、器械消毒是否完全等等。而如果在刺青後有任何過敏反應或疑似感染的跡象,應盡速就醫。   過去亦有研究指出刺青顏料會滲入血液並積存於脾、腎之中,因此顏料的成分是否安全是非常重要且應當被重視的。現存市面上的許多刺青顏料都含有如鈷、鉛和水銀等本來就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另一方面,當重金屬在人體內累積過多時,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近年來,英、法等國都開始重視刺青對人體帶來的健康風險,也開始訂定相關規範。美國抑是,全美州議會聯合會更設置了介紹關於刺青和身體穿孔的法律、法規和條例的網頁。而在台灣,衛福部曾就「刺青器械消毒不完全可能造成經由血液所傳染之疾病(輕則皮膚炎,重則罹患愛滋病、梅毒、B型、C型肝炎等)」一事進行宣導,但目前未見其他更明確的相關規範。   資料來源:FDA、衛生福利部、Bradford University、UPI    
+ read more
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6.06.16
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偏頭痛是指頭部密集抽痛,並經常伴隨著疲憊感、嘔吐及對聲光敏感。過去已發現偏頭痛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近來又有研究發現偏頭痛也可能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是尚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研究分析了參與美國護理師健康研究計畫(Nurses' Health Study II)的115,541名女性,他們皆無罹患心/血管疾病之紀錄,年齡在25-42歲之間,自1989年開始接受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團隊在分析過程中控制了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如:年齡、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更年期及是否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服用避孕藥或阿斯匹靈等,以了解偏頭痛是否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據分析結果,有15%的女性被診斷患有偏頭痛;1.2%發生心臟疾病、中風或需要手術疏通血管;0.2%死於心/血管疾病。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後,發現有偏頭痛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無偏頭痛者的1.5倍;並且有偏頭痛的女性較容易有過重、吸菸、高血脂及高血壓的現象,但是研究並未發現這些現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   研究團隊說明,雖然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之因素後結果依然成立,但如同任何觀察性研究一樣,此結果無法呈現出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係。再者,此份研究首要的弱點即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預防偏頭痛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的評論者美國哈佛大學博士Rebecca Burch及紐約州立大學博士Melissa Rayhill說明,雖然對有偏頭痛的個體而言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幅度小,但是從人口的角度來看,患偏頭痛者多,因此此結果仍具有重要性。然而,Burch博士及Rayhill博士提醒,任何人都不應試圖用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的關聯來影響治療方式。在缺乏足夠證據下,偏頭痛只能作為對醫療人員的提醒,應注意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並提供適當的檢查。若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透過運動、不吸菸、健康飲食等方法來改善。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不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鹽可別吃太少!?
2016.06.08
不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鹽可別吃太少!?
鹽的高攝取量已被證實與提升血壓和心臟問題的風險有關聯。但根據新的研究,鹽攝取太少可能也同樣有害。   「在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鹽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被廣泛接受的觀念。據美國飲食指南建議,14歲(含)以上者每日攝取的鈉應少於2300毫克;而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也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但以目前的指導方針,減少鹽的攝取量至建議的水平真的有降低風險嗎?這是此篇研究要解答的問題。   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Michael G.DeGroote醫學院的Andrew Mente與其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3萬人、橫跨49個國家的數據。他們觀察有/沒有高血壓的參與者的鈉攝取,以了解其與心臟疾病和中風等風險是如何相關聯。   據分析結果,鈉攝取量低的人其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都較一般人高;且不論本身有無高血壓問題。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似乎只有高血壓人士會因為鹽攝取量高而影響到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中鈉攝取量低被定義為每天攝取不到3000毫克(高於美國、台灣目前的建議量);而鈉攝取量高的定義則是每天超過6000毫克。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減少食用鹽攝取量的策略應針對在那些高鹽飲食的高血壓人士身上。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的每天食用鹽建議攝取量可能設置得太低。   Mente說:「此次的研究結果對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們的數據突顯了減少鹽攝取量對高血壓人士的重要性,但它並不支持降低整體鹽攝取量的水平。我們研究結果的重要是因為它們顯示出:降低鈉攝取對於患有高血壓同時也食用很多鈉的人來說是最有針對性的方法。」   最後,這並不是Mente的研究團隊第一次針對現行的鈉建議攝取量提出質疑,過去台灣女人連線也曾編譯過相關的研究報導(請參閱文末延伸閱讀);而關於每日的鈉建議攝取量及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論。在更多明確的研究數據幫助我們獲得解答之前,我們只能提醒自己過與不及都不好。   資料來源:The Lancet、McMaster University 本篇研究的經費來源超過50個,其中包含美國公共衛生研究院(Publ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PHRI)、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以及加拿大健康研究院。   延伸閱讀: 鹽吃多吃少對心血管健康都不好!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 read more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2016.06.06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用以降低血脂的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如「立普妥」(Lipitor)等已被發現有增加女性糖尿病的副作用,前年更有千位美國婦女集體控告藥廠明知此類藥物有糖尿病風險卻未告知。最近,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停經婦女罹患糖尿病,服用Statins無法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Yunsheng Ma博士主導,以120,000名50-79歲參與「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女性為研究對象,追蹤其健康狀況約13年;調查初始這群女性並未被診斷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比較了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未患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一);未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沒有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二)。   研究發現,相較於未患糖尿病的女性,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論服用Statins與否,「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皆較高;且服用與未服用之間上升之風險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不論是否服用Statins,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皆顯著上升。   主導研究的Yunsheng Ma博士說明,服用Statins仍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此份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並不能直接預測在罹患與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身上Statins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性,臨床試驗的結果會是更可靠的資訊來源。然而,Yunsheng Ma博士認為,研究結果可能表示若我們可以降低與Statins有關的糖尿病,就能夠提升Statins的效果。因此研究團隊強調,停經婦女預防、追蹤、及注意糖尿病的重要性;有在服用Statins的停經婦女亦應謹慎。   此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且Yunsheng Ma博士表示研究與產業沒有任何金錢關係   資料來源:_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_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