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親子對話有性別差異!
2014.11.14
親子對話有性別差異!
  最近一項英國的研究發現,在親子對話的過程中,母親與女兒互動時,使用情緒性或描述情緒字眼的比例比與兒子互動時高出許多。   此項研究由來自英國薩里大學的Tenenbaum博士主持,總共有65組西班牙家庭參與,每組家庭成員都包括父母與小孩,小孩的年齡為4歲與6歲。研究人員觀察記錄父母說故事給孩子聽的過程,以及親子談論孩子出遊、看醫生、第一次上學等生命經驗的對話內容,並且檢視他們所使用的詞彙,以及與「情緒」相關的字彙使用數量。   結果發現母親在與女兒溝通互動時,更常使用情緒性或與之相關之字眼;而女孩在回答問題時使用情緒相關字彙的頻率也較男孩高。   Tenenbaum指出這代表親子間的對話是存在性別差異的,而家長往往不自知,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間的性別差異。而這必然會幫助女孩發展出較高的情緒敏感度,研究小組認為這能說明何以女性的情緒智商通常都比男性來得高。   最後,研究小組認為這種情緒理解與表達能力上的差異會是女性的優勢,特別是在進入職場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行銷、團隊合作與領導等項目上,將高的情緒智商視為重要的能力。     資料來源:_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_    
+ read more
時尚產業如何透過雜誌讓女人相信「美貌神話」
2014.11.13
時尚產業如何透過雜誌讓女人相信「美貌神話」
  「身體」是近代媒體、大眾文化的寵兒,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身體的裝扮、表演,更不乏如何對待、保養身體的論述。特別是女性的身體,最常出現在媒體中,作為一種展示。主流媒體呈現的女性身體形象及其影響力因此持續受到檢討,過去的研究普遍同意當代主流媒體中的纖瘦女體會導致女性對於自身身體不滿,進而喪失認同。不過,日前美國俄亥俄大學學者進行的調查卻發現了不一樣的結果。   這份研究總共有51位女大學生參與,她們並不知道自己參與的是一項有關身體意象的調查,而是被告知要協助進行雜誌文章與廣告的內容評估。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蒐集了受試者平時閱讀雜誌的習慣、BMI值與對自身身體滿意度等相關訊息,而後,每天從銷量最好的女性時尚雜誌中選取16頁刊有纖瘦模特兒照片的雜誌頁面給受試者閱讀,並詢問受試者對當天雜誌內容的看法、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以及飲食狀況等。   經過整理分析後,研究人員將受試者觀看纖細模特兒照片的反應分為「自我評價」與「自我提升」兩類,前者會以模特兒作為評比自身身體的標準,在應答過程中顯示出較低的身體滿意度,研究期間進行飲食控制的機率也較高;後者將模特兒視為一個自己只要付出努力也可以達成-而且會達成-的目標,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反而有所提升。同時,隨著研究的進行,研究人員發現在研究末期時,許多受試者的態度出現偏向「自我提升」的改變,對於模特兒的纖瘦身體形象產生更強的認同感。   學者認為這代表了每天接觸模特兒的纖瘦形象會讓人對這樣的身體形象感到熟悉,進而產生認同。如果只給受試者看一次纖瘦模特兒的照片,並要求馬上做出反應,多數的人一定都會表達出非常糟糕的身體滿意度。另一方面,由於此項研究給予受試者的資料是一份完整的雜誌頁面,不同過往其他研究只提供模特兒的照片給受試者,受試者得以透過雜誌文章內容得知如何讓自己變得跟模特兒一樣纖瘦美麗的方法,因此影響了受試者對於自身身體滿意度的提升。   最後,研究人員強調,就算女性閱讀時尚雜誌只是為了休閒娛樂,也應該注意雜誌內容會對讀者造成的影響。台灣女人連線也再次提醒大家,提升自身身體滿意度固然重要,但這樣的提升若是起因於偏頗的身體認同,仍會對身體、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     資料來源: _Health Communication_    
+ read more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2014.11.12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進步,大多數剛被新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女性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療後免於癌症的再次侵襲,但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影響也必須小心注意,尤其是會造成骨質流失,嚴重將可能變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會引起停經前與後的婦女發生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會使病患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   以停經前婦女接受乳癌早期階段的輔助性化療為例,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早發性停經,一旦發生,骨密度在接受治療的半年至一年之內將會快速流失,其強度和把整個卵巢移除對骨質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對已停經婦女罹患最常見的受體陽性乳腺癌,使用芳香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也會使其體內的雌激素降低。   不過很幸運地,骨質疏鬆是可透過骨密度檢測;戒菸與降低酒精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或依照醫師服用指引建議劑量的藥物,來控制骨細胞的流失量。乳癌患者要維持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應提升治療會造成骨質流失的意識,並諮詢負責的專科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的危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2014.11.12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進步,大多數剛被新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女性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療後免於癌症的再次侵襲,但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影響也必須小心注意,尤其是會造成骨質流失,嚴重將可能變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會引起停經前與後的婦女發生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會使病患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   以停經前婦女接受乳癌早期階段的輔助性化療為例,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早發性停經,一旦發生,骨密度在接受治療的半年至一年之內將會快速流失,其強度和把整個卵巢移除對骨質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對已停經婦女罹患最常見的受體陽性乳腺癌,使用芳香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也會使其體內的雌激素降低。   不過很幸運地,骨質疏鬆是可透過骨密度檢測;戒菸與降低酒精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或依照醫師服用指引建議劑量的藥物,來控制骨細胞的流失量。乳癌患者要維持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應提升治療會造成骨質流失的意識,並諮詢負責的專科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的危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甲狀腺癌效益不明
2014.11.11
甲狀腺癌效益不明
在美國,針對沒有任何明顯病徵的成年人,進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並給予治療,目前已很普遍,但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近日完成一份建議草案指出,因為這種預防性篩檢與治療長期而言對病人本身的健康是否有益處,尚無足夠的證據支持,因此無法就是否支持或反對成年人接受定期甲狀腺疾病篩檢做出明確建議。 無病徵病患接受治療問題 美國在2006年至2010年之間,針對治療亞臨床性甲狀腺低能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開立左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治療的處方籤增加了42%,超過2千3百萬筆處方。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去年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從左甲狀腺素使用普及,但亞臨床性甲狀腺低能症和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盛行率低,兩相比較可以合理推論許多無病徵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確實接受了治療。因此他們呼籲應針對甲狀腺功能失調篩檢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找出能證明篩檢效益的證據。 接受治療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及篩檢爭議 支持治療亞臨床甲狀腺失調疾病的論點認為治療能將其他相關的潛在危險,例如心臟疾病降到最低,但USPSTF表示,上述效益並非全然正面,因有相關的研究明顯有方法論侷限性,無法應用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未有研究針對亞臨床甲狀腺亢進治療進行確切評估檢視。 不過,截至目前也沒有充足證據顯示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有任何害處,僅有非直接證據指出篩檢可能引發的危害,包括假陽性結果、對心理的影響、誤診、過度治療等。如真要進行篩檢,醫療人員首先應確保病患明確了解做此篩檢可能的益處及危害。 國際內分泌相關醫學會對篩檢的建議 但是,目前在美國大部份和內分泌或甲狀腺功能失調治療有關的專家團體都推薦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其中美國甲狀腺協會就建議所有成年人從35歲起(孕婦除外),每五年進行一次篩檢。美國內分泌醫師協會也建議年長病患,尤其是女性,即使未顯示任何病徵,定期接受促甲狀腺激素(TSH)檢測。 在2006年,英國三個專業醫療團體-英國臨床生化學會、英國甲狀腺協會、英國甲狀腺基金會,則曾聯合公開反對健康成年人進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 波士頓醫學中心的史蒂芬妮.李博士則表示,USPSTF的建議並不會影響內分泌醫師的臨床實作,因為事實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非常廣泛眾多,所以幾乎很難從出現一、兩種症狀就斷定是否罹病,如中年女性通常會出現昏厥、體重增加或皮膚乾燥等「症狀」,但這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因此病患還是要前往就醫進行篩檢才能確診。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女性由於荷爾蒙影響的關係,甲狀腺疾病的盛行率較男性來得高,因此提醒女性還是應多加留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甲狀腺疾病篩檢效益不明
2014.11.11
甲狀腺疾病篩檢效益不明
  在美國,針對沒有任何明顯病徵的成年人,進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並給予治療,目前已很普遍,但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近日完成一份建議草案指出,因為這種預防性篩檢與治療長期而言對病人本身的健康是否有益處,尚無足夠的證據支持,因此無法就是否支持或反對成年人接受定期甲狀腺疾病篩檢做出明確建議。 無病徵病患接受治療問題 美國在2006年至2010年之間,針對治療亞臨床性甲狀腺低能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開立左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治療的處方籤增加了42%,超過2千3百萬筆處方。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去年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從左甲狀腺素使用普及,但亞臨床性甲狀腺低能症和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盛行率低,兩相比較可以合理推論許多無病徵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確實接受了治療。因此他們呼籲應針對甲狀腺功能失調篩檢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找出能證明篩檢效益的證據。 接受治療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及篩檢爭議 支持治療亞臨床甲狀腺失調疾病的論點認為治療能將其他相關的潛在危險,例如心臟疾病降到最低,但USPSTF表示,上述效益並非全然正面,因有相關的研究明顯有方法論侷限性,無法應用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未有研究針對亞臨床甲狀腺亢進治療進行確切評估檢視。 不過,截至目前也沒有充足證據顯示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有任何害處,僅有非直接證據指出篩檢可能引發的危害,包括假陽性結果、對心理的影響、誤診、過度治療等。如真要進行篩檢,醫療人員首先應確保病患明確了解做此篩檢可能的益處及危害。 國際內分泌相關醫學會對篩檢的建議 但是,目前在美國大部份和內分泌或甲狀腺功能失調治療有關的專家團體都推薦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其中美國甲狀腺協會就建議所有成年人從35歲起(孕婦除外),每五年進行一次篩檢。美國內分泌醫師協會也建議年長病患,尤其是女性,即使未顯示任何病徵,定期接受促甲狀腺激素(TSH)檢測。 在2006年,英國三個專業醫療團體-英國臨床生化學會、英國甲狀腺協會、英國甲狀腺基金會,則曾聯合公開反對健康成年人進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篩檢。 波士頓醫學中心的史蒂芬妮.李博士則表示,USPSTF的建議並不會影響內分泌醫師的臨床實作,因為事實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非常廣泛眾多,所以幾乎很難從出現一、兩種症狀就斷定是否罹病,如中年女性通常會出現昏厥、體重增加或皮膚乾燥等「症狀」,但這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因此病患還是要前往就醫進行篩檢才能確診。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女性由於荷爾蒙影響的關係,甲狀腺疾病的盛行率較男性來得高,因此提醒女性還是應多加留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