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人工生殖出生的嬰兒患心臟缺陷風險更高
2024.09.30
人工生殖出生的嬰兒患心臟缺陷風險更高
借助人工生殖技術受孕的嬰兒的風險會增加。這些包括:早產和低出生體重。但人工生殖後出生的嬰兒其他的健康的風險是否更高?   根據《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結果,採用人工生殖技術(IVF)受孕的嬰兒出生時患有嚴重心臟缺陷的風險要高出36%,而多胞胎的風險比單胞胎更高。   此外,無論使用何種人工生殖類型,包括體外受精、胞漿內單一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冷凍,心臟缺陷的風險都相似,這一事實可能表示,父母不孕症和嬰兒先天性心臟病之間存在一些共同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很重要,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其中一些與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有關。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研究由瑞典哥德堡大學的Ulla-Britt Wennerholm教授領導。研究對象包括1994年至2014年在丹麥出生的所有活產兒童、1990年至2014年在芬蘭出生的所有兒童、1984年至2015年在挪威出生的所有兒童以及1987年至2015年在瑞典出生的兒童;總數超過770萬。   研究人員將人工生殖類型,包括體外受精、胞漿內單一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冷凍出生的嬰兒數據與自然受孕嬰兒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與未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嬰兒相比,人工生殖後出生的嬰兒心臟缺陷的發生率高出約36%(絕對風險分別為1.84%和1.15%)。無論使用哪種人工生殖類型(IVF或ICSI、新鮮或冷凍胚胎),這種風險都是相似的。然而,與人工生殖後單胎出生相比,人工生殖後多胎出生的風險更大(2.47% vs 1.62%)。   Wennerholm教授說:「當嬰兒很小的時候,先天性心臟缺陷可能非常嚴重,需要進行專科手術,因此了解哪些嬰兒面臨最大的風險可以幫助我們儘早診斷心臟缺陷,並確保給予正確的護理和治療。越來越多的人在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助下懷孕,因此我們預計全球先天性心臟病病例將會增加。   在一篇隨附的社論中,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醫院研究中心的Nathalie Auger博士及其同事表示:「人工生殖技術是生殖醫學中一種流行的干預措施,這些手術佔出生的2%至8%,取決於生育情況。雖然大多數人工生殖技術出生的新生兒都很健康,但這些手術並非沒有風險。」   在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研究之一中,研究人員發現人工生殖技術與產前或一歲以內診斷出的嚴重心臟缺陷的風險有關。   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的患者往往與一般人不同。這些患者可能患有影響生育能力和心臟缺陷風險的潛在疾病。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9.26)、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4.09.26)      
+ read more
代孕比自然受孕有較高的嚴重妊娠結局風險
2024.09.25
代孕比自然受孕有較高的嚴重妊娠結局風險
代孕在台灣正在熱議中。但對於代理孕母和嬰兒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是否面臨更高的嚴重健康後果,我們知之甚少。   日前基於人口的大型研究之一的結果顯示,與自然懷孕、體外受精(IVF)懷孕的人相比,代孕在懷孕期間和產後早期出現更高的嚴重併發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產後出血嚴重產後感染。   主要發現  * 研究人員發現,代孕安排中的孕婦出現嚴重產婦併發症的比率為7.8%,是自然懷孕孕婦發生率(2.3%)的三倍多,幾乎是透過體外受精受孕孕婦發生率(4.3%)的兩倍多。 * 這些風險包括產後出血(出生後失血過多)、嚴重子癇前症(與懷孕相關的高血壓)和嚴重產後感染(敗血症)。   在代孕情況下,嬰兒早產(37週前)的風險也較高。代孕組罹患高血壓疾病和產後出血的風險也較高。但尚無明確證據顯示「嚴重新生兒發病率」風險較高。   研究人員考慮三組之間的差異,如年齡、體重、健康問題和社會經濟地位,這些都會影響孕婦及其嬰兒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儘管如此,他們仍然看到了這些令人擔憂的結果。   為什麼風險可能更高? 懷孕對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影響。在懷孕期間,女性的免疫系統會發生變化,因此她們不會排斥正在成長的嬰兒。   但是,不平衡或過度活躍的免疫變化可能導致妊娠併發症,包括早產和子癇前症。擁有不同遺傳物質的嬰兒可能會影響女性在懷孕期間的免疫反應,並以這種方式增加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是怎麼做的? 這項研究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2012年至2021年間加拿大安大略省863,017名妊娠超過20週的單胎嬰兒的健康數據,其中有97.6%是自然受孕,1.8%是體外受精受孕,0.1%是代孕出生的嬰兒。   研究人員分析了嚴重孕產婦發病率(SMM)和嚴重新生兒發病率(SNM),其中結合了分娩者和嬰兒的許多不同健康指標,如:高血壓疾病(如子癇前症)、剖腹產、早產和產後出血。   研究主持人Velez.教授指出,「有關於代理孕母資格標準的指南,應盡量減少代孕者發生妊娠併發症的風險,」「然而,這些指導方針並不總是被嚴格遵守。」   該研究「妊娠攜帶者中嚴重的孕產婦和新生兒發病率:世代研究」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9.23)、ACP Journals(2024.09.24)      
+ read more
使用乳房植入物罹癌 英國女性首獲賠220萬台幣
2024.09.24
使用乳房植入物罹癌 英國女性首獲賠220萬台幣
近日,68歲的英國女性Susan因乳房植入物引發罕見的淋巴癌向藥廠Allergan索賠,最終獲得約220萬台幣的賠償,這是英國第一起因此病例與藥廠達成和解的協議。   因為乳癌家族史,Susan在25年前接受了雙側乳房切除術,而後他使用了乳房植入物進行重建。但在幾年後,他發現右側乳房的植入物周圍明顯腫脹疼痛,於2018年確診BIA-ALCL。   Susan激動地表示,他無法接受這個情況,為了預防罹患癌症他切除了乳房,現在得了癌症,怎麼可能?她更警告有使用植入物的女性,要小心潛在的風險,並對此病症保持警覺。   什麼是BIA-ALCL? BIA-ALCL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癌,通常發生在乳房植入物周圍的組織中。這種癌症通常在植入物使用的8至10年後才會顯現,雖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卻可能致命,對健康的威脅卻不容忽視。   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統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約有1,270件BIA-ALCL病例。但因為症狀往往不明顯,且可能與其他乳房問題混淆,患者可能不會聯想到自己的症狀與植入物有關,加上醫療體系的認識不足、欠缺監控及通報機制等原因,病例數嚴重被低估。   隨著BIA-ALCL病例的增加,包含美、澳、法等國都採取管理介入,下架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更有多國女性對Allergan提出訴訟,要求賠償,荷蘭甚至有6萬名女性集體尋求賠償。   台灣發生第二起病例 在亞洲,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都出現BIA-ALCL病例,並透過集體跨海訴訟向廠商求償。台灣更在最近發生第二起病例,再次提醒了乳房植入物的潛在風險,所有使用乳房植物的女性都應該關注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女性健康,台灣女人連線推動建立乳房植入物登錄制度,能夠追蹤使用者的健康狀況,當植入物出現問題時,也能迅速通知受影響的患者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的系統不僅能提高對乳房植入物的瞭解,還能長期追蹤潛在的健康風險,及早發現問題,減少對健康的威脅。   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系統現在已經完成建置並正在推廣使用。這不僅是項關乎個人健康的措施,更是對整體女性健康的保障,呼籲有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儘速加入登錄,保障自己的健康與未來。       編譯來源:DailyMail(2024.9.4)、BBC(2024.9.4)、FDA(2023.12.15)      
+ read more
有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吃
2024.09.23
有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吃
您是否曾被告知要與食物一起服藥,想知道為什麼?是否真的需要這樣做?   藥和食物一起服用有多種理由,背後有時是複雜的科學和化學因素。   更複雜的是,一些相似藥物的服用也有不同。例如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組成的複方劑(如:安滅膜衣錠、安美汀),要和食物一起服用,而單用阿莫西林可以不必和食物一起。   而同樣的藥物在不同品牌中,在食物服用上也可能有不同的建議。   食物影響藥物的吸收 高達40%的口服藥物,食物會影響藥物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胃裡有食物時,消化液組成會改變。包括液體量、濃度、pH值(有食物時酸性降低)、表面張力、運動以及膽汁中的鹽含量等。這些變化會損害或增強藥物吸收。   吃飯也會延緩胃裡的東西進入小腸的速度,又稱「胃排空」。小腸表面積大,血液供應豐富,是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吃大餐時,或食用富含纖維的飯菜,比少吃一頓飯更會延遲胃排空。有時候醫護專業人士會指示你服藥和食物一起,幫助身體更緩慢地吸收藥物。   如果一個藥可以或不必和食物一起,如退燒、止痛的普拿疼,希望藥效快些,請空腹服用。   食物可使藥物更耐受 有空腹服藥想吐的經驗嗎?有些藥物會使胃不舒服。   例如益糖定(Metformin)是降血糖的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通常引發胃腸的症狀,影響了四分之一的服用者。因應這些副作用,通常建議和食物一起服用藥物。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酮/普賴鬆)和某些抗生素,如去氧羥四環素(得喜寧)也有同樣的建議。   和食物一起服藥,除了身體比較能夠承受以外,也可使你依照處方完成服藥的機率增加。   食物使藥物更安全? 布洛芬是市面上最廣為使用的藥物之一。雖然對疼痛和發炎有效,但因為抑制保護性的前列腺素,會影響胃,長期使用會增加流血、胃潰瘍和胃穿孔的風險。   但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和食物一起服用布洛芬可以減少這些風險。   《澳洲藥品手冊》為處方者提供藥物使用和劑量指導,建議將布洛芬(商品名 Nurofen 和 Advil)與一杯水一起服用;如果胃部不適,則隨餐服用。   阿斯匹靈可能引起消化道的損傷,應該餐後服用。如果服用的是阿斯匹靈腸溶片,它的外面有一層耐酸包衣保護在胃內酸性環境不被溶解,推薦空腹服用。   需要多少食物呢? 服用藥物時,多少食物才夠呢?   有時候對類固醇的藥物,如腎上腺皮質酮/普賴鬆,一滿杯的牛奶或幾塊餅乾可能就夠了。   然而大部分對照性的研究,比較藥物和食物或沒有食物的影響,通常使用「大餐」來定義「食物」。餅乾可能不夠,特別是胃特別敏感的人。通常的指示是要使用比較有分量的餐飲包括混合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你的醫護專業人員會建議你那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服用,如何和你的消化系統交互作用。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4.09.09)、JPP(2018.06.28)      
+ read more
沒時間運動?2種運動模式做就對了!
2024.09.20
沒時間運動?2種運動模式做就對了!
現代人工作繁忙,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多人無暇運動。然而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性問題,被認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指南建議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這可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0–30%。該指南強調減少久坐行為的重要性,並指出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會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近期,有兩項關於運動習慣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忙碌的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只要15分鐘就能改變你的健康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只需要15分鐘並將運動遊戲化就能看到成效。   南澳大學研究人員推出遊戲化的工作場所健康計劃「15分鐘挑戰」。所謂的「15分鐘挑戰」是遊戲化的體育活動,鼓勵團隊協作、追蹤排名並顯示累積鍛鍊。透過友好的競爭來鼓勵和保持隊友的責任感,鼓勵參與者每天完成至少15分鐘的運動。   結果顯示有95%的參與者達到(36%)或超過(59%)身體活動指南。而參與者也回報了健身(14%)、精力(12%)、整體健康(8%)、睡眠品質(8%)和情緒(7.1%)的改善。   15分鐘的目標本質上是一個容易實現的起始,有助於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特別是對於那些久坐的人來說。   成為「週末戰士」與一週運動一樣有益於大腦健康 那麼,如果工作場域沒有運動的條件,又因生活壓力大,空閒時間變得很少。怎樣才能在一周內找到時間定期鍛練身體呢?   一項新研究指出,「週末戰士」—那些在週末進行大部分運動的人—可能會享受與每周定期運動的人相同的大腦健康和心理健康益處。   研究做了什麼 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75,000多人的數據,並對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4年的追蹤。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參與者提供來自腕戴式穿戴裝置的數據,以追蹤他們在7天內的身體活動模式。然後他們被分成三組:   * 不活躍:未達建議的每週150分鐘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的人,約24,300人 * 經常活躍:符合準則且活動分散在一周內的人,約21,200人 * 「週末戰士」:透過在一到兩天內累積超過50%的活動來滿足準則的人(這不一定是周六和周日,而是一周中的任何一兩天),約30,000人   週末戰士收穫豐厚回報 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的成年人相比,週末戰士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26%,中風的風險降低21%,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降低45%。與不運動組相比,他們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分別降低了40%和37%。週末勇士組的所有這些數據與那些經常活躍的人的結果相當。   對於6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年齡組來說,對抗憂鬱和焦慮的保護作用是一致的。然而,65歲以上族群罹患失智症、中風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降低尤其明顯。這項發現反映了身體活動對老年人的顯著益處,因為老年人患這些疾病的風險較高。   此研究結果進一步佐證了先前此類的研究。支持無論您在一周中的哪幾天進行運動,即使這些不是連續的日子,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大腦健康和整體健康有益。   依上述兩項研究總結,運動對健康的益處無庸置疑,重要的是要養成每周固定的運動習慣,不論是每天抽出15分鐘的時間運動,或是週末再密集加強鍛鍊。   台灣女人連線強烈地建議您,現在就開始,「做!」,就對了!       編譯來源:Science Daily(2024.08.20)、MDPI(2024.06.24)、The Conversation(2024.08.22)、nature aging(2024.08.21)、      
+ read more
子宮移植成功分娩 但有風險!
2024.09.18
子宮移植成功分娩 但有風險!
大約500每名女性中就有1人因子宮功能失調或缺失而不孕,子宮移植為他們提供了懷孕和分娩的選擇。這種治療方法相對較新,首例成功的子宮移植發生在2011年。   然而13年來,這種手術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為何,一直不為所知。   日前一項小型研究發現,接受子宮移植懷孕至足月,且生下的孩子沒有異常。   這是第一個從子宮移植開始,追蹤整個過程直到分娩,最終到子宮切除手術的臨床研究。由美國貝勒大學醫學中心Liza Johannesson博士及其研究團隊主導。   研究中,20名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女性,14位移植手術成功,且都至少生下了一名活產嬰兒,成功率70%。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出一些問題。20位參與者中,11位出現了至少一種併發症。成功懷孕的患者下,一半的孕婦出現了母體或產科方面的併發症,最常見的包括妊娠高血壓、子宮頸機能不全和早產,每種情況的比例約為14%。   此外,18名活體捐贈者中有4名出現嚴重併發症併發症。但到目前為止,這16名活產嬰兒尚未出現先天畸形和發育遲緩的情況。   共有6例子宮移植失敗,都發生在移植後兩週內,主要失敗原因是血管吻合問題或捐贈者選擇不當。   Johannesson博士指出,完成生產後移植的子宮必須切除,這樣就不必服用超過必要時間的免疫抑制藥物。最終,子宮移植與其他不孕症治療方法相比,有想同的效果,甚至更具優勢,並指出研究小組正繼續為自費患者進行子宮移植。   這項研究的侷限在樣本量小和單中心設計,影響了研究結果的普遍適用性。並且,雖然貝勒大學承擔了參與者的治療費用,這筆費用仍然是難以承擔的。   研究怎麼做? 該研究有20名因子宮因素不孕且至少有一個卵巢功能正常的研究參與者,於2016年9月14日至2019年8月23日間接受子宮移植。多數捐贈者為活體(18人),其餘兩人為已故捐贈者。捐贈者年齡在25至65歲之間,至少有過一次足月活產經歷,且無相關的醫學或心理共病。   接受移植者中位年齡為30歲,捐贈者的中位年齡為37歲。所有捐贈者和大多數接受者均為白人,另有兩名接受者為亞洲人,一名為黑人。   前13位活體捐贈者透過開腹手術切除子宮,而最後5位活體捐贈者則採用最小侵入性的機器人輔助方法,並通過陰道取出子宮。然後,透過手術將子宮放置在受者體內。接受者在子宮移植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直到子宮在分娩後或移植失敗後被移除。隨著研究的進行,移植存活的技術成功率有所提高。   在子宮移植之前,接受者捐贈者進行體外受精(IVF),用自己的卵子創建胚胎。前8名接受子宮捐贈者,在6個月後進行了單胚胎移植,其餘的受贈者則在3個月後進行了單胚胎移植。根據胎兒的發育情況,計劃在妊娠37週或以上進行剖腹產。第一次或第二次分娩後,在剖腹產或產後進行移植子宮切除術。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Jessica R. Walter博士和西北大學Emily S. Jungheim博士對這種新型不孕症治療方法進行了比較,並提到了IVF剛出現時所引發的倫理和研究討論。他們提到,這項研究複雜的過程使其顯得特別卓越,同時也引發了如何在生成生命而非拯救生命的器官移植背景下,如何定義價值和可接受的風險。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4.8.15)、JAMA Network(2024.8.15)   更多新聞:瑞典婦女成功進行子宮移植 男人懷孕將可期?(2014.01.15)                       子宮移植?讓我們從美國首個成功案例來了解吧!(2016.12.1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