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女人注意!不要沖洗陰道!
2021.12.11
女人注意!不要沖洗陰道!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快篩陰道微生物群,可以檢測早產的風險。一般說來,微生物群的篩檢複雜,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有結果。   超過50%的早產和微生物相關,而早產又是5歲以下孩童最普遍的死因。倘若幾分鐘快篩就能瞭解早產風險,對病人和家屬有很大的意義。   微生物群不只存在腸胃道 微生物群這個時髦名詞最近時常出現,而大部分人會將它和腸胃健康聯想在一起。   其實,不只是腸胃道,幾兆微生物如社區般生活在人體內外,包括:嘴巴、尿液、皮膚和陰道等。這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   微生物群影響人體的免疫發展、疾病防禦、行為和精神健康。我們在出生時就承接了來自母親和祖母的微生物群,研究顯示出生時微生物群的代際和母系遺傳模式。沒有微生物群,我們的身體無法正常地運作。   大型研究已經建立了腸胃和口腔微生物群和人體健康、疾病的連結,但陰道微生物群的科學研究仍然在嬰兒期。   2012年才有一些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有很特殊的微生物群改變,也逐漸有更多強調陰道微生物群如何影響生殖和公共衛生。   陰道微生物群有何不同 陰道微生物群複雜且很有趣。在女人的生命歷程中,從出生,經過青春期、懷孕、越過更年期,陰道微生物群的生態有明顯的變化。   種族、社會經濟狀況、月經週期和性伴侶,都影響陰道微生物群的存在。一般女性的陰道菌群是以乳桿菌為主,不過可能會隨種族而有些差異,如:健康的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的人,陰道微生物群則以「非乳酸桿菌」為主。   微生物的活動 陰道微生物群須從兩方面來觀察,沒有懷孕和懷孕。沒有懐孕時,陰道內的微生物群應該是多種類、多變化,隨著荷爾蒙週期和生活型態而波動。一旦懷孕後,這些波動會趨於穩定,陰道中的微生物群種類也會減少。   有時候微生物群失去穩定,變得不平衡,稱微生物失調(dysbiosis),陰道可能會發炎、瘙癢、有異味、有分泌物或發紅。   有些人可能熟悉念珠菌感染時的不適,或遇過陰道炎的魚腥味,但這些並不是微生物群失衡僅有的情況。有證據顯示它也可能會影響懷孕和孕期的健康(例如:妊娠糖尿病或先兆子癇/妊娠期高血壓症),並導致早產。   維持陰道微生物組群的健康 有些方法可以改善微生物組群的健康,但並非靈丹妙藥。每個人的微生物群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   確保健康微生物群的最好方法是好好地進食、多喝水、規律運動、避免抽煙、維持清潔等,皆是基本。陰道會「自動清潔」,所以不用,也不可清洗陰道,以防對陰道微生物群的形成有負面影響。   並沒有很多高品質的證據顯示益生菌可以改善陰道的微生物組群。有篇文章認為使用益生菌時微生物組群會有變化,但停止使用後就消失了。表示益生菌既使移生陰道微生物群,也無法久住。   快篩即將問世 這項新研究可能會為早產帶來一種方便的臨床測試,讓醫師能更對診下藥,為母親和胎兒帶來更好的結果。   但是,這是一項新技術,要正式使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微生物組研究中心正在招募計畫懷孕的人,進一步確定孕前陰道中的微生物群是否會影響懷孕和分娩結果。如果能在懷孕前就確定微生物群是否失調,改善全世界母嬰的健康就近在咫尺了。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11.10)        
+ read more
孕期喝點咖啡 可能有益健康
2021.12.08
孕期喝點咖啡 可能有益健康
過去的研究認為女人懷孕期間飲用較高的咖啡因,可能和流產以及胎兒的成長不佳有潛在相關,讓很多女性在孕期不得不放棄咖啡。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孕婦每日咖啡因攝取低於200毫克。   但最新一項研究認為,懷孕時酌量飲用咖啡不必然是壞事。   研究發現,懷孕10至13週之間,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不會增加妊娠性糖尿病風險。甚至一天喝足1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1杯(180cc)咖啡,和妊娠性糖尿病風險減少有關。   研究作者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科助理教授Stephanie Hinkle説:「雖然無法研究飲用超標的結果,但我們知道少量至中量的咖啡因對於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妊娠性高血壓的風險,並不相關。」   咖啡和懷孕併發症沒有關連 研究人員檢視超過2,500位孕婦於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登錄的數據,這是來自2009年至2013年之間12個美國醫學中心所進行的研究。   研究測量參與者懷孕10和13個星期時血液中的咖啡因濃度,並請孕婦們記錄每週所攝取的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包含的咖啡、茶、汽水和能源飲料等。   研究團隊將這些資料對照孕婦是否發生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壓或子癲前症。   研究發現懷孕10至13週之間,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並不會增加妊娠性糖尿病風險。甚至一天喝足1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1杯(180cc)的咖啡,和妊娠性糖尿病的風險減少了47%相關。   研究並未發現,懷孕期間喝或不喝咖啡對於血壓、子癲前症或高血壓有顯著的不同。   研究發現和其他的研究一致認為,咖啡因和增進能源平衡和減少脂肪含量有關,而咖啡和茶的植物化學成分或其他成分,可能影響發炎和胰島素抗拒。   Hinkle博士表示,過往的研究顯示懷孕時飲用咖啡因,即使比推薦的一天200毫克更少,和生出較小的嬰兒相關。   「我不會建議平時不喝咖啡因飲料的婦女,為了減少妊娠性糖尿病的風險而開始飲用。而已經習慣喝少量至中量咖啡因的婦女,這個研究發現可以減少她們的疑慮,這樣的飲用並不會增加母體健康的風險。」Hinkle博士這樣説。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11.16)、JAMA Network Open(2021.11.08)      
+ read more
COVID-19 感染的孕產婦易有多重併發症
2021.12.07
COVID-19 感染的孕產婦易有多重併發症
患有 COVID-19 的孕婦與沒有感染的孕婦相比,更有可能出現懷孕和分娩的併發症。   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在2020 年 1 月至 6 月的第一波大流行期間,Covid 對法國超過 200,000 名孕婦的影響。   在醫院出生的 244,465 名新生兒中,874名或 0.36% 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 COVID-19。與未感染的女性相比,患有COVID-19的女性年齡較大、肥胖、不只生一個嬰兒或有高血壓病史。   患有 COVID-19 的女性有較高的比率入住加護病房、死亡、子癇前症/子癇症、懷孕高血壓、產前或產後出血、早產或剖腹產和剖腹產。而中止懷孕、死產、妊娠性糖尿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和血栓的發生率沒有增加。   其中, Covid 懷孕患者大約有 5.9% 需要重症加護 ─ 是沒有感染 Covid患者的 59 倍。   Covid 患者的死亡率為 0.2%,是非 Covid 患者死亡率 0.005% 的約 40 倍。   瞭解到這些併發症,對於醫醫護人員支持孕婦並提供最佳照護非常重要。作者認為,雖然在這項研究中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接種疫苗以保護孕婦免受COVID-19 的侵害是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高風險婦女。   研究11 月 30日發表在開放期刊PLOS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11.30)      
+ read more
高風險女性應重視產後血壓檢查
2021.12.06
高風險女性應重視產後血壓檢查
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產後多會恢復正常,但日後血管疾病的風險仍較高。   因此,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分娩後 7-10 天進行血壓檢查,如果已經出現症狀的,則應更早做檢查。   然而,在一項新研究中,只有 13.7% 被診斷患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在分娩後 10 天內做了血壓檢查。妊娠性高血壓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研究共同主持人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Sheree Boulet 博士,對在喬治亞州一家公立醫院分娩的孕婦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具有嚴重子癇前的女性比妊娠性高血壓女性更有可能做血壓檢查。此外,與產前保健充分的婦女相比,產前保健不足和中等的婦女血壓檢查率較低。   Boulet 博士說:「這些發現顯示,我們在提高血壓檢查率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解決產後血壓檢查的差距將需要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個人、提供者和系統層面的障礙。」   在台灣,如果產後血壓仍高者,則產後一星期內檢測,但是如果已恢復者,則在一個月內的產後回診追蹤。   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婦女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1.11.23)      
+ read more
女人有「泳圈肚」感受到更多污名
2021.12.04
女人有「泳圈肚」感受到更多污名
沒有人喜歡自己腰間有一圈贅肉,但不管男女體重多少,女人對自己腰間多出來的磅重,比男人更嚴苛。   新的研究指出,女人對「泳圈」越在意,越可能在這個高風險部位增重。在這「泳圈」中,脂肪包圍著內臟器官,被認為是比其他種類的脂肪更危險。   為什麼女人會更在意?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食品政策和健康中心副主任Rebecca Puhl説:「這個研究顯示了,責怪自己的過重,且自我污名化,有害健康,特別是婦女。」   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社會理想的女性美強調「瘦」,當婦女身材偏離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時,容易受到責怪、羞辱和污名。這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頻頻出現,而且常常是公開的。婦女內化污名,覺得是自己的錯,反而比較會用食物來應付壓力和其他負面的情緒。   越在意 腹部脂肪越多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生Natalie Keira  領導的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對體重的自我污名如何影響男女的腹部脂肪。   將體重的自我污名,以1到7的升序測量對70位男女作問卷調查。同時,研究人員也使用掃瞄測量參與者的內臟和全身脂肪。   結果顯示,婦女的分數平均3.5, 男人2.7。婦女每增加一分,內臟脂肪平均增加0.14磅。相反的,男人內臟脂肪和分數並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結論,體重污名是一種慢性的壓力源,迫使人們釋出更高量的壓力荷爾蒙皮質素 (Cortisol),從而導致累積更多的內臟脂肪,和更多心臟疾病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專家Dr. Chiadi Ericson Ndumele也同意:「內化體重的偏見可能導致婦女為了怕看到醫療專業人員責難的眼光,不願尋求醫療人員的幫助。」   「體重污名使得醫師難以用最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肥胖的問題。當一個人了解肥胖的複雜性,就比較不會覺得污名,比較能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並非因懶惰或缺乏意志力而引起,而是基因、荷爾蒙、個人的選擇和環境所形成的複雜的關係。」   Puhl主任認為,最終目標應該是去除體重污名化。這需要轉移社會對體重的態度,教育公眾肥胖的複雜因素,挑戰有害的瘦身,正視體重歧視為不公正,實施政策禁止人們因為體重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1.11.09)      
+ read more
加拿大禁止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
2021.12.03
加拿大禁止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
加拿大下議院12月1日一致投票禁止 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該療法旨在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並受到醫療專業人士的譴責。   「性傾向扭轉治療」是以談話、催眠、電擊和禁食企圖改變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的方法。   聯合國等附隨組織已經認定「同性戀或同志傾向並非疾病」,因此一切嘗試轉換性傾向的做法不可被歸為治療行為,而是「對人具有傷害及危險的行為」。   加拿大司法部長David Lametti 對記者說:「這是重要的一天……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並了解自己的現狀和想要成為的樣子。」   資深同性戀自由黨人強忍淚水,表示投票意味著 LGBT 社區的成員將永遠不必再面臨虐待。對於走過這條路的人來說,這是美好的一天,因為知道沒有其他人會再經歷他們所經歷的一切。   在台灣及全球   2018年衛福部確定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   2018年2月22日,衛生福利部發布函釋,表示醫療機構或任何人,若對他人進行「性傾向扭轉治療」,可依《刑法》或《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究責,輕則罰鍰,最高則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從 1999 年開始,巴西對於性取向相關的轉化療法實施了開創性禁令 —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轉化療法的禁令!   隨後挪威、薩摩亞、阿根廷和斐濟、瑞士、德國跟進。紐西蘭也在今年7月立法通過禁止這種治療。       編譯來源:REUTERS(2021.12.0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