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半斤八兩?!環保吸管不環保還可能危害健康!
2023.08.31
半斤八兩?!環保吸管不環保還可能危害健康!
近年減塑運動盛行,「紙吸管」一直被認為是對地球更友善、更環保的替代品。台灣2019年起於4大場所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紙吸管」便成為替代品。   然而,一項新研究指出,90%紙吸管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在人體內幾乎不會分解,只會累積帶來健康問題。   研究發現了什麼? 「永久性化學物質」是超過12,000種化學品的俗稱,更正式的名稱為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PFAS的化學性質相當穩定,在人體和環境中都容易累積不易分解,普遍被認為具有致癌性,更可能破壞生態環境。   來自比利時的研究團隊測試了歐洲市面上39種不同品牌的紙、竹、玻璃、不鏽鋼和塑膠吸管,分析各種材料中的PFAS,每根吸管都經過兩輪測試。   研究發現,69%的吸管中含有PFAS,共測試檢測到18種不同的PFAS。   其中,紙吸管出現PFAS的機率最高,高達90%檢測出化學物質;竹吸管約80%;75%的塑膠吸管和40%玻璃吸管中發現PFAS物質,只有不鏽鋼吸管未檢測出PFAS。   紙吸管竹吸管更環保?並沒有! 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作者Thimo Groffen博士表示,紙和竹子等植物材料製成的吸管,經常被宣傳成比塑膠吸管更可永續、更環保。然而,研究結果顯示這不一定是真的。   在這些吸管中,最常檢測出的化合物為全氟辛酸(PFOA),它可能增加甲狀腺功能異常、免疫系統失調、癌症等疾病風險,國際市場於2020年起全面禁用。   另外還測到三氟乙酸(TFA)和三氟甲磺酸(TFMS),這些「超短鏈」PFAS具有高度水溶性,可能會從吸管滲入飲料中。   研究人員表示,因為人們只是偶爾使用吸管,而且化學物質濃度較低,對人體健康造成的風險可能不高,但這些化學物質會在體內積累多年,增加體內既有的化學負荷。   目前還不清楚吸管中含有PFAS是為了防水而添加,還是因為種植材料的土壤或製造過程中被污染。   PFAS對人體與地球都造成負擔 因為防水、耐熱、防污等效果,PFAS用於許多日常產品,包括不沾鍋、披薩盒、衣服等。但PFAS分解速度非常緩慢,可以在環境中留存數千年。   PFAS更與人體健康問題有關,例如讓人對疫苗的反應較低、出生體重較低,提高甲狀腺疾病、肝損傷、腎癌和睾丸癌等疾病風險。   紙吸管和竹吸管中存在的PFAS代表它們不一定可經由微生物分解,可能對環境造成負擔。Groffen博士說,不銹鋼吸管中沒有檢測出任何PFAS,建議消費者使用這種類型的吸管,或者乾脆避免使用吸管。       編譯來源: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2023.08.24)、HealthDay(2023.08.28)      
+ read more
化妝用具髒到令人毛骨悚然
2023.08.30
化妝用具髒到令人毛骨悚然
日前美國化妝清潔品牌GlamTech在社交媒體上傳一段影片揭示了未清洗的化妝用具的狀態。將看似乾淨但使用過的化妝海綿和刷子在培養皿上擦拭,然後將其放置起來進行培養。   當調查人員返回時,他們發現培養皿上到處都是黃色和白色的細菌菌落,他們感到驚嚇。這引發了許多的討論。   細菌及黴菌的溫床   化妝用的刷子、海綿和粉撲如果不清理,隨著時間,它們會沾上死皮、污垢和油脂。   這使得它們成為細菌和真菌的滋生地。繼續使用不乾淨的刷子或海綿,就會不知不覺地將病菌塗抹在臉上,讓使用者面臨一系列疾病的風險,包括紅眼病、癬和痤瘡。   專家警告,當細菌進入皮膚毛孔時就會引發感染。眼影、腮紅和唇彩用具是最嚴重的罪魁禍首。   專家建議每七到十天清洗一次化妝刷和海綿,以避免污垢堆積。   但據估計,22%的美國人從不清潔它們,而39%的人每月清潔一次的次數少於一次。   化妝刷可能比廁所還髒   去年,英國皮膚科專家 Aventus Clinic 的一項調查顯示,化妝刷比馬桶座含有更多細菌。   該團隊擦拭了12個化妝刷和一個馬桶座,但發現12個化妝刷中的11個(佔 92%)比馬桶還髒。   他們說,眼影是最嚴重的問題,其次是腮紅工具和唇彩。   測試圖像顯示,眼影刷幾乎完全被模糊的藍色和綠色黴菌覆蓋,而粉底刷則留下了大片血紅色細菌的痕跡。   Aventus診所醫療主任Suhail Alam博士表示:「化妝刷上可能存在大量細菌,這真是太可怕了。」   「然而,這並不完全令人震驚。」   「即使一個人第一次使用化妝刷,它也已經形成了細菌菌落。」   「日常使用時,化妝刷會自動開始收集污垢、污染物、油脂和死皮細胞,這就是為什麼化妝刷會成為細菌滋生地,從而導致痘痘和皮膚發炎。」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3.08.21)      
+ read more
芭蕾平底鞋如何影響您的雙腳
2023.08.29
芭蕾平底鞋如何影響您的雙腳
我們經常被警告高跟鞋的危險,所以你可能會認為芭蕾平底鞋(如下圖1)沒有問題。   然而研究顯示,沒有明確的證據表示長期穿著芭蕾平底鞋對足部健康有害,但不合腳的芭蕾平底鞋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 (圖1:取自新聞資料。Shutterstock)   據估計,70%的人口穿著不合腳的鞋子。腳部和鞋型之間的不匹配會增加腳部疼痛,降低穩定性,並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水泡、雞眼和老繭。隨著時間,習慣穿緊身鞋與腳趾、腳部的骨骼變化有關。   鞋頭的問題 許多平底鞋都有一個又淺又窄的鞋頭 (鞋子內腳趾的位置)。太小的鞋頭通常與腳的形狀不相符,最終會壓扁腳趾。它還會增加腳的壓力,並限制行走時前腳掌的活動。   但鞋頭太大也是一個問題。腳在鞋內過多的活動會對皮膚造成壓力和摩擦,從而導致老繭、雞眼、水泡和傷口。   不合適的鞋頭還會對腳趾甲造成微創傷,最終會改變腳趾甲的外觀和厚度。   因此,如果您穿平底鞋,請確保選擇腳趾尺寸合適的鞋子。   鞋跟呢? 健康專家通常建議選擇低跟鞋而不是全平底鞋。非常平的鞋子會對支撐足弓的軟組織(特別是足底筋膜)施加更大的壓力。   研究顯示,從完全平底鞋換成低跟的鞋可以減少站立活動時足底筋膜上的張力。   另一方面,其他研究也指出,大多數人會調整腳踝和膝蓋的運動,以適應不同鞋跟高度的鞋子。   平底鞋的支持性如何? 芭蕾平底鞋往往具有非常柔軟輕薄的鞋底和後跟護套(圖1紅色的部分,包覆腳後跟和支撐腳後部)。   這些輕薄柔軟的後跟結構經常被認為平底鞋缺乏支撐。但足部和鞋類專家對於支撐到底有多重要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赤足鞋(如圖示2)研究證實,比起穩定支撐的鞋款,穿著赤足鞋行走可顯著減少膝蓋的負荷。   研究還發現,極簡鞋(同赤足鞋)可以增強我們在行走、跑步或跳躍時,蹬地使用的某些足部肌肉力量。 (圖2:赤足鞋/極簡鞋)   然而,有其他研究發現,穩定支撐的鞋款比平底柔軟的鞋款更能改善步行時的膝蓋疼痛。   平底鞋的鞋底很薄,意味著腳下幾乎沒有緩衝。雖然更多的緩衝可以提高舒適度,並減少腳底皮膚的壓力和應變,但沒有證據顯示它可以減少小腿的負載。   事實上,與平底柔軟的鞋子相比,穿具有襯墊的鞋子行走會增加膝蓋的負荷。   所以結論是什麼? 結論是好壞參半。是的,的確有證據表示平底或不合腳的鞋子可能是有害的,可以在腳跟(腳踝周圍)和膝蓋上看到。   但也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芭蕾平底鞋會導致長期的足部健康問題。   重要的是選擇一雙合腳的鞋子來適合您的腳型和需求。   如果您要購買芭蕾平底鞋,請嘗試:   * 選擇一雙鞋頭不會擠壓腳趾,鞋底至少與腳一樣寬的款式 * 選擇至少後跟具有一定結構和支撐性的平底鞋 * 選擇一雙低鞋跟而不是完全平跟的鞋款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3.08.22)          
+ read more
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2023.08.25
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目前已知和乳癌有關的基因有BRCA1、BRCA2和PALB2等,可透過遺傳基因檢測瞭解是否有基因變異,基因變異者有較高的乳癌風險。然而,這些只能解釋小部分的遺傳風險,還有更多的基因有待識別。   日前,一項大型跨國研究發現了至少四種新的與乳癌有關的基因,如:MAP3K1、 LZTR1,、ATR及 BARD1等,未來可能成為評估乳癌風險的因子之一。   這項新研究的發現將有助於瞭解乳癌的遺傳風險,提供女性更好的風險評估工具。並且,在乳癌篩檢、降低風險和臨床管理等部分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有可能發展出新療法。   乳癌基因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此項研究的優勢在於用以分析的遺傳數據,是目前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對26,000名罹患乳癌女性和217,000名未患乳癌女性的所有遺傳基因變化進行研究,包括來自歐洲和亞洲八個國家的女性。   改善乳癌風險管理   研究作者之一、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Jacques Simard教授表示,目的是將這些資訊整合到全球衛生保健專業人員使用的綜合風險評估工具中。「改善高風險女性的遺傳諮詢將能促進降低風險、篩檢和治療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決策。」Simard教授這樣說。   Simard教授補充,儘管這些新基因中發現的大多數變異都很罕見,但對於基因中有這些變異的女性來說風險可能很高。例如,本次研究發現的新基因之一MAP3K1,變異似乎會導致罹患乳癌的風險特別高。   在將這些資訊用於臨床之前,科學家需要進一步驗證結果。研究團隊正在努力蒐集更多數據以求更準確地確認與基因變異相關的癌症風險,並瞭解這些遺傳效應如何與乳癌風險的生活方式因素相互影響。       編譯來源:Nature Genetics(2023.08.17)、EurekAlert(2023.08.17)      
+ read more
極端炎熱可能意味著使用不同的防曬乳
2023.08.22
極端炎熱可能意味著使用不同的防曬乳
專家表示,隨著今年夏天世界氣溫創下歷史新高,您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正在使用哪種防曬乳。   防曬乳並不都是一樣的。礦物和化學這兩種主要類型對太陽紫外線(UV)的處理方式不同,在極熱的天氣下,這些差異可能很重要。   防曬乳如何發揮作用?   礦物防曬乳含有氧化鋅或二氧化鈦。它們形成一個屏障,在紫外線穿透皮膚之前反射紫外線。由於礦物防曬乳不被吸收,舊配方通常有油膩感和白色外觀。   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的皮膚科醫生、美國皮膚病學會(AAD)發言人杰奎琳·沃梅克(Jacqueline Watchmaker)博士表示,由礦物奈米顆粒製成的新配方「可以完美地融入皮膚」。   不喜歡厚重質地礦物防曬乳的人經常使用化學防曬乳或噴霧劑。這些成分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吸收紫外線並改變其結構,在穿透皮膚之前將其轉化為熱量。   最終,這些化學物質本身會被吸收到血液中,衛生官員表示,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了解長期使用的安全影響。   什麼時候要有所作為?   AAD在其網站上建議,通常情況下,「最好的防曬乳類型是您會反複使用的防曬乳」。   該組織建議使用任何防曬係數(SPF)為 30 或更高的防水防曬乳,能夠提供廣譜防護,防止 UVA 射線(導致曬黑和衰老跡象)和 UVB 射線(導致曬傷)。   但根據達拉斯皮膚病治療與研究中心的Watchmaker 和Ross Radusky 博士的說法,在極端熱浪持續多日期間,當溫度達到華氏90度(攝氏32度)或更高、濕度很高時,礦物防曬乳是更好的選擇。   AAD發言人 Radusky 表示,化學防曬乳在暴露於極高溫度時可能會失去過濾能力。   Radusky補充說,酷熱還意味著更多的出汗,而出汗會導致一些人因化學防曬乳中的成分而出現瘙癢和皮疹。AAD建議,即使在沒有酷熱的情況下,皮膚敏感的人也應該選擇礦物防曬乳。   更頻繁地塗抹更多防曬乳   習慣也很重要。AAD表示,許多人只塗抹達到標籤上SPF值所需防曬霜用量的 20% 至 50% 左右。   Watchmaker說,「一個成年人需要30cc的防曬乳,我建議在身體暴露在陽光下最多的部位(例如臉部、胸部和肩膀)塗抹雙層防曬乳。」   Watchmaker補充說,防曬乳必須至少每兩個小時重新塗抹一次,並且在游泳或出汗後重新塗抹一次。但在熱浪期間,你會出汗更多,所以你需要更頻繁地重新塗抹。   讓防曬乳瓶遠離高溫   汽車或沙灘的溫度可能比室外高得多,因此請考慮如何存放防曬乳。   2012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防曬乳暴露在攝氏30 度至60 度的溫度下(防曬乳放在陽光下或車內很常見)八小時會不可逆轉地改變化學防曬乳的物理特性,導致功效下降。   Radusky說:「如果你要長時間不用空調,一定要把防曬乳放在涼爽、黑暗的環境中。」       編譯來源:REUTERS(2023.08.18)      
+ read more
WHO指「需注意」 COVID-19新變異株EG.5竄起!
2023.08.21
WHO指「需注意」 COVID-19新變異株EG.5竄起!
隨著COVID-19感染和住院人數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呈現上升趨勢,一切的矛頭指向了Omicron亞型變異株EG.5,又稱為「ERIS」。   什麼是ERIS新變異株?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COVID-19變異株EG.5歸類為「需留意變異株」(VOI, Variants of Interest),這表示它應該受到比其他變異株更密切的關注,因為突變可能使它更具傳染性或嚴重性。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目前看來,它對公共健康的威脅似乎並不大,並且沒有證據表明,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與EG.5有直接關聯。   ERIS的傳播速度有多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8月8日,已經在超過50個國家發現EG.5。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EG.5是美國最常見且增加最快的亞型變異株,推估約佔當前COVID病例的17%。   根據美國CDC資料,與6月份低點相比,COVID-19相關住院人數增加了超過40%,但仍比2022年1月Omicron疫情爆發時達到的高峰低了90%以上。   儘管美國各地廢水中監測到的病毒量及每週開立的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品Paxlovid處方籤數量仍處於低點,但這些數字在過去一個月內顯著上升。   何時會有疫苗追加劑? 輝瑞、莫德納和Novavax等藥廠已針對另一個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研發新疫苗,以更接近各種流行的病毒株。XBB.1.5於2022年底出現,根據美國CDC的統計,截至8月5日,XBB.1.5造成超過10%的感染。   EG.5與XBB.1.5很類似,差別在前者的棘蛋白結構多一個突變。   CDC主任Mandy Cohen博士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新疫苗預計將在9月的第三週或第四周於美國廣泛使用。   Cohen博士沒有具體提及EG.5變異株,但表示「現在看來,隨著病毒的變化,疫苗仍然對它們有效、藥物仍然對它們有效、它們仍然能被檢測到。因此我們所有的工具依舊可以應對病毒的變化。」   台灣情況呢? 台灣疾病管制署今(15)日表示,現有研究顯示EG.5變異株並未造成疾病嚴重度明顯增加,但因該變異株近期於各國快速傳播,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的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據疾管署統計,在本土案例的部分,近四周檢出的Omicron變異株病例中,本土病例92%為XBB,以XBB.1.16為多(23%),其次為XBB.1.5(20%)及EG.5(12%)。   另外在境外移入病例的部分,近四周的Omicron變異株病例中,98%為XBB,以EG.5佔30%為多,其次為XBB.1.16(18%)及XBB.1.5(13%)。   疾管署說明,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資料顯示,截至8月7日,全球已有51國檢出EG.5變異株,占比以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及加拿大為多。   疾管署也提醒,英國EG.5衍生變異株截至7月底已占所有病例的14.6%;另鄰近國家及地區如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其EG.5變異株占比介於5%至18%間,專家表示EG.5將在今年冬季更廣泛地傳播。       編譯來源:REUTERS(2023.08.15)、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3.08.15)      
+ read more